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子宫腺肌瘤是什么意思

52117次浏览

子宫腺肌瘤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到子宫肌层形成的良性肿瘤,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1、发病机制

子宫腺肌瘤的发生主要与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向肌层浸润有关。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可能通过血管或淋巴管侵入肌层,在激素刺激下周期性出血并形成结节。这种异位内膜组织对雌激素敏感,会导致周围肌纤维增生肥大,形成边界不清的瘤样病变。

2、典型症状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最突出表现,疼痛多始于月经前1-2天,持续至经期结束。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常见,部分患者出现非经期下腹坠痛。随着病情发展,约40%患者会伴随不孕,查体可触及均匀增大的子宫,质地较硬且有压痛。

3、诊断方法

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内不均质回声区,边界模糊呈毛刺状。磁共振成像能更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典型表现为T2加权像上肌层内低信号结节。血清CA125水平可能轻度升高,但确诊需依靠术后病理检查,可见肌层内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

4、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者,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萘普生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激素治疗包括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通过抑制排卵和内膜增生减轻症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可暂时诱导假绝经状态。

5、手术治疗

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者,通过腹腔镜或开腹行病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则是根治性方案,适合无生育要求且症状严重的患者。近年来聚焦超声消融等无创治疗也取得一定效果,但长期疗效仍需观察。

子宫腺肌瘤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经期注意腹部保暖,可适当热敷缓解疼痛。饮食上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出血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就诊。适度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相关推荐

子宫腺肌瘤要切除子宫吗
子宫腺肌瘤通常无须切除子宫,多数患者可通过药物或局部手术治疗控制病情。子宫腺肌瘤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病灶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切除术。建议根据年龄、生育需求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个体化方案。1...
子宫腺囊肿是怎么回事
子宫腺囊肿可能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炎症刺激、激素水平异常、手术创伤、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生活干预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子宫腺肌瘤症状有哪些
子宫腺肌瘤的症状主要有痛经、月经异常、下腹坠胀、性交疼痛、排尿困难等。子宫腺肌瘤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形成的良性病变,可能由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区别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组织来源及临床表现。子宫腺肌瘤是子宫内膜异位至子宫肌层形成的病灶,而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子宫腺肌瘤如何治疗
子宫腺肌瘤可通过药物治疗、放置宫内节育系统、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子宫腺肌瘤可能与遗传因素、雌激素水平异常、子宫内膜损伤、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痛经进行性加重、贫血等症状。
02:10
子宫腺肌瘤会癌变吗
子宫腺肌瘤本身是属于一种良性的肿瘤,是因为子宫内膜长到了子宫肌层,局部形成一个肿瘤,那么多数情况下子宫腺肌瘤是属于良性的,极少数情况下子宫腺肌瘤也会发生恶变。建议妇女一定要定期地进行检查,如果是子宫的腺肌瘤迅速地在短期内迅速地增长,就要高度警惕有没有恶变的危险。如果是子宫腺肌瘤形成了一个浸润性的生长,特别是压迫了周围的神经血管,有可能会发生恶变,患者也会疼痛的非常明显,所以子宫腺肌瘤大多数情况下是属于良性的,是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是手术来进行治疗。
02:18
子宫腺肌瘤能自愈吗
子宫腺肌瘤是子宫内膜长到子宫的肌层,形成的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瘤没有明显的边界,浸润性生长,多数情况下,局限在子宫,体积较小。但如果子宫腺肌瘤长得较快,或造成明显的痛经,或压迫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便秘等,需要及时地去医院进行治疗。子宫腺肌瘤很难自愈,只有到妇女绝经,彻底没有月经后,才有可能会逐渐缩小。如果子宫腺肌瘤影响到正常的生活,造成月经多,痛经明显,甚至贫血,就会影响到妇女的健康,应该及早地去医院,请医生来选择一个最佳的治疗方式。
子宫腺肌瘤有哪些病因
目前在临床上认为子宫腺肌瘤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局限性的生长所形成的结节包块。主要的发病原因在临床上认为刮宫有可能使子宫内膜基底层被破坏,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会突破基底层,清浸润到子宫肌层,从而形成子宫腺肌瘤。其次,宫内放置节育环时间较长,也有可能会导致子宫腺肌瘤的发生。剖腹产也是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组织,带入到子宫肌层形成局部的子宫腺肌瘤。
语音时长 01:02

2021-01-15

104211次收听

腺肌瘤和子宫肌瘤的区别在哪里
子宫腺肌症也就是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区别。首先是在疾病的性质上,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子宫肌壁间,造成弥散性的子宫肌层的病变。在临床表现上,由于子宫肌瘤会导致宫腔面积的增加,以及子宫的收缩不良,会引起月经量的增多,但是子宫肌瘤一般没有明显的痛经表现。而子宫腺肌症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分布于子宫肌层内,在月经期病灶会出血,因此会在月经量增多的同时,出现继发性的进行性的痛经,痛经的表现会逐渐加重。另外子宫腺肌症往往会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的巧克力囊肿。因此在超声检查下,可以发现有附件区的巧克力囊肿的存在。另外就是超声下的检查,子宫肌瘤是突出于子宫表面的,可以看到有假包膜。子宫腺肌症,则子宫是整体的增大,呈球形增大,看不到局限性的突起的部位,子宫的肌壁间呈现有短线样的强回声。再有妇科检查的时候,子宫肌瘤可以摸到有明显的肌瘤轮廓。肌瘤与子宫间有界限,会出现局部的凸起,而子宫腺肌症子宫整体呈现球形,质地较硬,没有明显的凸起,有的时候会有压痛的临床表现。
语音时长 02:46

2020-02-25

57002次收听

子宫腺肌瘤能自愈吗
首先要明确能否自愈,先得明确病因。子宫腺肌瘤是子宫腺肌病一种特殊形式,当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就形成子宫腺肌病,少数腺肌病病灶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类似肌壁间肌瘤,称为子宫腺肌病。这些异位子宫内膜腺体伴随着月经,周而复始,在子宫肌壁间反复出血,导致病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与周围组织基层没有明显界限,也可以说每来一次月经,这个病就会加重一次,换句话说,每来一次月经异位子宫内膜,就要在肌壁间出一次血。周而复始,病灶是越积越大,症状越来越重。子宫内膜腺肌症不能自愈,必须采取手术或药物治疗控制症状。
语音时长 01:34

2020-02-14

59665次收听

子宫腺肌瘤的治疗方法
绝大多数子宫腺肌瘤都是合并子宫腺肌症一起出现,而子宫腺肌瘤的具体处理治疗方法,主要跟腺肌瘤的大小、女性的年龄,以及生育要求来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女性比较年轻,而且还有生育要求,但这时合并有子宫腺肌瘤,同时子宫腺肌瘤已经超过三厘米以上,可以考虑行腹腔镜将子宫腺肌瘤挖出,但术后有复发的可能性,然后再备孕。对于年龄超过四十五岁,如果子宫腺肌瘤已经超过5厘米,同时还合并有严重的子宫腺肌症,通常应该考虑些手术,将子宫直接切除,这样就可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但如果女性只是单纯出现子宫腺肌瘤,而且腺肌瘤超过5厘米以上,还可以考虑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将腺肌瘤直接剥离。
语音时长 01:39

2020-01-02

61512次收听

02:46
腺肌瘤和子宫肌瘤的区别
腺肌瘤就是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区别有:第一,在疾病性质上,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二,在临床表现上,两者都有月经量的增多,子宫肌瘤无痛经,而子宫腺肌症会出现痛经进行加重。第三,在超声检查下,子宫腺肌症有附件区的巧克力囊肿,子宫肌瘤有假包膜。第四,在妇科检查中,子宫肌瘤与子宫间有界限,会出现局部的凸起;而子宫腺肌症子宫整体呈现球形,质地较硬,没有明显的局部凸起,有时有压痛。
子宫腺肌症的症状有哪些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形成子宫腺肌症。它的发病原因与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损伤有关。临床症状主要是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疼痛通常位于下腹部的正中,常于经前一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月经过多主要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子宫肌层纤维增生,使子宫肌层收缩不良、子宫内膜增生的因素有关。子宫腺肌症、痛经的发生率约为15%~30%。妇科检查时,子宫呈均匀的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且有压痛,经期压痛更明显。
语音时长 01:31

2019-10-16

61131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