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婴儿先天性隐性脊柱裂怎么办

60579次浏览

婴儿先天性隐性脊柱裂可通过定期随访观察、营养支持、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孕期叶酸缺乏、环境致畸物暴露、神经管闭合异常、脊椎发育缺陷等原因引起。

1、定期随访观察

无症状的隐性脊柱裂需每3-6个月进行脊柱超声或MRI检查,监测是否出现脊髓栓系、椎管内脂肪瘤并发症。医生会评估下肢肌力、排尿功能及皮肤感觉,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干预。家长需记录婴儿排尿频率、下肢活动度等变化。

2、营养支持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补充含叶酸复合维生素,辅食添加后选择富含维生素B12的肉类及深绿色蔬菜。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能需要特殊配方奶粉强化营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赖氨酸颗粒等促进神经发育的营养补充剂。

3、康复训练

针对肌张力异常者可进行Bobath疗法等神经发育训练,每日进行下肢关节被动活动预防挛缩。排尿功能障碍时采用清洁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需家长学习正确操作手法。水疗和按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药物治疗

合并尿路感染时可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神经营养修复可选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甲钴胺片等。疼痛管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5、手术治疗

出现进行性神经损害或脊髓栓系综合征时,需行终丝切断术或椎管减压术。合并脊膜膨出者应在出生后72小时内完成修补手术。术后需预防性脑脊液漏和感染,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剂等围手术期抗生素。

家长应保持婴儿会阴部清洁干燥,使用透气尿布预防尿布疹。每日进行脊柱触诊检查是否有包块或毛发异常增生。避免过度摇晃婴儿,抱起时需托住头颈和臀部。6月龄后可在康复师指导下使用矫形支具。定期进行发育商评估,早期开展认知训练。哺乳期母亲应持续补充叶酸至产后3个月,避免接触农药等化学致畸物。若发现下肢不对称活动、排尿哭闹等情况须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03:08
尾椎骨长了个包怎么办
第一,先天性脊柱裂、先天发育异常所导致的或者畸胎瘤,应该由神经外科共同来处理。如果是骶尾骨发育正常,脊髓、神经根,跟这个包也没有什么相连,可以肯定是后期长出来的,是原来的肿瘤,就要把这个包尽可能的切除,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手术治疗以后,再进行一下病理检查,看看到底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第二,有可能和神经有相连,手术以后效果可能要不好,如果没有感觉运动障碍,仅仅是皮下长了一个包,手术的预后往往是非常良好的。总之,骶尾部长包,要特别警惕是不是先天畸形。
先天性脊柱裂引发高弓足是怎么回事
先天性脊柱裂引发高弓足是先天性脊柱裂导致下肢发育异常的临床表现,足弓比较高,常常合并有足下垂、足内翻、背屈受限,因此患儿走路就会出现明显跛行。先天性脊柱裂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神经管畸形发育(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脊椎管的一部分没有完全闭合,脊髓神经发育受影响,当脊髓和脊神经受累时患儿出现下肢无力或足畸形,严重时出现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患足皮肤温度较低、青紫和水肿,易发生营养性溃疡,常伴有肌肉挛缩,有时有髋关节脱位。高弓足在外形、功能等方面与健侧足有明显的区别,临床诊断不难。所以在出现先天性脊柱裂引发高弓足以后,一定要及时的就诊手术的治疗,以恢复患儿正常的生活和恢复正常的足部发育。
语音时长 01:18

2019-12-05

60766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