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咬了好几天还痒
被蚊子叮咬后持续数日瘙痒可能与局部过敏反应或继发感染有关。蚊虫叮咬后的皮肤反应主要有丘疹性荨麻疹、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菌感染、虫咬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类型。
1、丘疹性荨麻疹
蚊虫唾液蛋白引发的Ⅰ型超敏反应可导致丘疹性荨麻疹,表现为叮咬部位出现红色风团伴剧烈瘙痒。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止痒,瘙痒严重时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合并水肿者可短期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避免搔抓可预防继发感染。
2、迟发型超敏反应
部分人群对蚊虫抗原产生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表现为叮咬后24-72小时出现硬结伴持续性瘙痒。建议冷敷缓解症状,瘙痒明显时可使用地奈德乳膏局部涂抹,反复发作者需排查过敏原。
3、细菌感染
搔抓导致的皮肤破损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伴脓性分泌物。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治疗,感染扩散者需遵医嘱口服头孢呋辛酯片。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有助于恢复。
4、虫咬性皮炎
蚊虫反复叮咬可诱发慢性虫咬性皮炎,特征为对称分布的瘙痒性丘疹。除使用糠酸莫米松凝胶外涂外,建议安装纱窗等防蚊措施。症状持续不缓解需皮肤科就诊排除疥疮等疾病。
5、慢性单纯性苔藓
长期搔抓可能引发皮肤苔藓样变,形成边界清楚的肥厚性斑块。需打破瘙痒-搔抓恶性循环,可夜间佩戴棉质手套,配合卤米松乳膏封包治疗。合并神经性皮炎者需进行行为干预。
被蚊虫叮咬后应避免过度搔抓,可用冷毛巾湿敷减轻瘙痒。穿着浅色长袖衣物减少暴露,室内使用电蚊香等驱蚊产品。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损扩散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严重感染或全身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既往有严重蚊虫过敏史者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