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和垂体瘤的区别
垂体腺瘤和垂体瘤通常指同一种疾病,即起源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医学上更常用垂体腺瘤这一专业术语。
一、术语规范
垂体腺瘤是病理学标准命名,强调肿瘤来源于腺垂体细胞。垂体瘤为临床通俗表述,两者在多数情况下可互换使用,但涉及医学文献或精准诊断时需采用垂体腺瘤这一规范术语。根据激素分泌功能可分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和功能性垂体腺瘤,后者包括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等亚型。
二、病理特征
垂体腺瘤具有明确的组织学特征,通过免疫组化可区分细胞来源。例如泌乳素腺瘤表现为催乳素染色阳性,生长激素腺瘤呈现生长激素染色阳性。影像学检查中,垂体腺瘤可能出现蝶鞍扩大、垂体柄偏移等典型表现,部分侵袭性垂体腺瘤可向海绵窦或鞍上区域扩展。
三、临床表现
功能性垂体腺瘤依据分泌激素类型产生不同症状,如泌乳素腺瘤导致闭经溢乳,生长激素腺瘤引发肢端肥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多因占位效应出现头痛、视力障碍。所有类型垂体腺瘤均可能引起垂体功能减退,需通过激素水平检测评估。
四、诊断标准
确诊需结合内分泌检查、鞍区MRI和病理活检。MRI可显示肿瘤大小及毗邻关系,微腺瘤直径小于10毫米,大腺瘤超过10毫米。内分泌评估包括血清泌乳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激素测定,必要时需进行动态激素激发试验。
五、治疗原则
治疗方案取决于肿瘤类型和大小,泌乳素腺瘤首选溴隐亭片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手术切除适用于压迫视神经或药物无效病例,常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放疗多用于术后残留肿瘤控制,需定期监测激素替代治疗情况。
垂体腺瘤患者应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和影像学检查,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垂体卒中。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出现视力骤降、持续头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注意鼻腔护理并预防脑脊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