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脂溢性皮炎是什么
婴儿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于婴儿头面部、躯干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油腻性鳞屑、红斑或黄色痂皮,通常由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过度繁殖等因素引起。
1、皮脂腺分泌旺盛
婴儿出生后受母体激素影响,皮脂腺功能活跃,分泌大量皮脂堆积在皮肤表面,与脱落角质混合形成油腻鳞屑。日常护理需用温水轻柔清洁,避免使用碱性洗剂,可遵医嘱涂抹氧化锌软膏或鞣酸软膏缓解症状。
2、马拉色菌过度繁殖
马拉色菌是皮肤常驻真菌,皮脂分泌过多时可能异常增殖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头皮、眉弓等部位出现黄褐色痂皮伴轻度瘙痒。可遵医嘱使用酮康唑洗剂或联苯苄唑乳膏进行抗真菌治疗,同时保持皮肤干燥透气。
3、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
婴儿皮肤角质层薄、皮脂膜发育不成熟,易受外界刺激导致炎症。表现为皮肤泛红、脱屑,可能伴有轻微渗出。建议选用无香料低敏润肤霜加强保湿,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乳膏。
4、遗传易感性
部分患儿存在特应性体质家族史,免疫系统对皮脂代谢产物反应异常。这类患儿可能合并湿疹样改变,需避免过热环境刺激,必要时联合使用他克莫司软膏调节免疫反应。
5、护理不当诱发
过度清洁、穿戴化纤衣物等可能破坏皮肤微环境。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出现细碎鳞屑,偶有抓痕。应选择纯棉衣物,清洗时使用37℃以下温水,皮损处可薄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婴儿脂溢性皮炎多数在6-12月龄内自愈,期间需避免搔抓,哺乳期母亲应减少高脂饮食。若出现渗液、化脓或皮损扩散至全身,须及时就医排除特应性皮炎或真菌感染。日常护理以温和清洁和保湿为主,所有外用药均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