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折多久恢复
老人骨折一般需要3-6个月恢复,具体时间与骨折部位、严重程度、年龄及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上肢骨折如桡骨远端或肱骨近端骨折,恢复时间通常为3-4个月。这类骨折因血供较好且固定相对容易,愈合速度较快。早期可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配合被动关节活动防止僵硬。饮食上需增加牛奶、鱼类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避免患肢负重但可进行手指抓握训练。下肢骨折如股骨颈或胫腓骨骨折,恢复时间多为4-6个月。下肢承重需求高且老年人骨质疏松明显,需更严格制动。髋部骨折可能需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第2周起可借助助行器部分负重。脊柱压缩性骨折需卧床4-8周,使用腰围保护后逐渐下床活动。所有类型骨折在愈合中期都应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后期通过器械辅助恢复关节功能。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6个月后仍未愈合需排查糖尿病、甲亢等代谢性疾病影响。
骨折恢复期间应保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效钙摄入,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卧床患者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咳嗽时用手固定骨折部位减轻疼痛。避免吸烟、饮酒及高盐饮食以防钙流失。康复训练需遵循无痛原则,从每日10分钟逐步增加至30分钟。若出现患肢肿胀加剧、皮肤发紫或感觉异常,应立即就医排除血管神经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