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会引起啥症状
肠炎可能引起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里急后重等症状。肠炎通常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腹痛
肠炎患者常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程度从隐痛到剧烈绞痛不等。感染性肠炎腹痛多伴随肠蠕动增强,非感染性肠炎可能因黏膜损伤导致。急性期需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可遵医嘱使用颠茄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解痉药物。
2、腹泻
肠炎典型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10次以上,粪便呈水样或黏液便。细菌性肠炎可见脓血便,病毒性肠炎多为蛋花汤样便。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散,严重腹泻需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胶囊等止泻剂,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
3、发热
感染性肠炎常伴38-39℃发热,沙门菌感染可能出现稽留热。发热时需监测体温变化,物理降温无效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持续高热需排查脓毒血症等并发症。
4、恶心呕吐
肠炎早期常见胃排空障碍导致的反射性呕吐,严重者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呕吐期间应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必要时使用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等止吐药物。婴幼儿呕吐需警惕肠套叠等急腹症。
5、里急后重
直肠乙状结肠受累时会产生排便不尽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尤为明显。可配合美沙拉秦肠溶片控制炎症,必要时行肠镜检查。长期里急后重需排除直肠肿瘤等器质性疾病。
肠炎患者应选择低脂少渣饮食,如米汤、软面条等,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急性期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可适量补充电解质饮料。恢复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建立规律排便习惯。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就医进行粪便培养及血常规检查。慢性肠炎患者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