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会导致什么后果
黄疸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胆红素脑病、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后果。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可能伴随皮肤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肝功能损害是黄疸常见的后果之一。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可能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毒性,导致转氨酶异常升高。长期未控制的黄疸可能引发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部分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牙龈出血或皮下瘀斑。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必要时进行保肝治疗。
新生儿黄疸需警惕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沉积在基底节区,可能造成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早期表现为嗜睡、吸吮无力,严重时可出现角弓反张、高热甚至惊厥。早产儿或溶血性疾病患儿更易发生,需通过蓝光照射或换血治疗降低胆红素水平。
胆汁淤积性黄疸可能继发胆汁性肝硬化。长期胆管梗阻会导致胆汁酸在肝内蓄积,诱发肝星状细胞活化。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顽固性瘙痒、脂肪泻及黄色瘤。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还可能伴随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表现。这类患者需要熊去氧胆酸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黄疸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瘙痒部位。饮食宜选择低脂高蛋白食物,限制动物内脏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K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肝胆超声和肝功能,出现腹痛加重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诊。哺乳期母亲发现婴儿黄疸持续不退时,应及时咨询儿科医生。
相关推荐
03:07
03:03
03:00
01:36
0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