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么提升肺功能

发布时间:2020-03-0562706次浏览

提升肺功能首先从外科角度上看,采用尽可能的措施彻底切除原发性病灶,最大限度的给病人留下尽可能多正常肺组织。术后鼓励病人、帮助病人实施肺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提升肺功能。这样措施的实施,得到效果才是最好的。

肺是肌体极其重要的呼吸器官,一般和生命体征有很大关系的,而肺活量越高,就可大大提升身体健康素质,体质也就越好,因此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提高患者肺活量,这样对健康有利。那么我们看下,都可以怎么提升肺功能呢?
  1、其可能保留肺功能
  想提升肺功能,就是说在快速康复过程之中,要保持重要功能。首先就外科医学角度上讲,要尽可能切除出现的原发病灶,但是还要尽可能为患者留下多的,有用的正常肺组织部分。
  2、要积极提升肺活量
  在术后必须鼓励病人,帮助患者做肺些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中,逐渐达到一个最大能效代偿,让肺组织得到最好康复状态。而实施的亚肺叶切除,甚至小中叶切除,患者术后要复查自己的肺功能,一般基本可以恢复到术前状态的,应该说此是最满意的医疗程度了。而且不仅手术过程中要把握此环节,而在手术之后,病人进一步治疗之间,也要对应恢复做好工作。
  3、提高肺活量之法
  患者可采用提高肺活量有效措施,其中可依据每位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实施。例如一些老年患者可利用扩胸运动、呼吸疗法、睡眠疗法、吹气球等扩大肺活量,这些运动项目对肺活量扩张是很不错的。
  而一些年轻之人,可选择较强的运动项目,例如登山、骑车、游泳、快跑及别的一些运动项目等,例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都不错。这些运动项目都可以提高患者肺活量,患者也可以依据自己能力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这样也可以提高患者肺活量,对身体很有益的。
  上面所讲述的就是患者怎么提升肺功能基本情况的介绍,其中有很多好办法可以提升肺活量的,其中手术时候尽可能保留肺功能,而提高肺活量中最好的办法,那就是锻炼,而骑车、跑步、游泳等都是不错的办法,效果也很好的。

相关推荐

腹式呼吸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腹式呼吸有锻炼肺功能、提高肺活量、改善肠胃功能、放松心脏等好处,目前不存在坏处。腹式呼吸实际上是有很多好处的,最常见的就是,第一提高的肺活量,锻炼了肺功能,呼吸一般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对来说女性更以胸式呼吸为主,主要是通过肋骨的运动,也就是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通过扩张胸廓来让气体进出肺部,腹式呼吸就是下拉肺部的膈肌,然后让这个气体通过压力的不同进出肺部,相对来说男性腹式呼吸更多一些,但实际上腹式呼吸会更多的增强的肺活量,所以现在有很多增强、多多练习腹式呼吸的建议,这是对肺功能的好处。第二种好处就是腹式呼吸比较强的话,自然的就会有一个腹部的按摩的情况,就会促进胃肠的蠕动,从而改善胃肠功能,所以也推荐多进行腹式呼吸,并且每次腹式呼吸,特别是胸部和腹式呼吸结合起来,让每次肺的通气量明显增多,然后可以调整肺内压,让心脏也得到一定的放松,所以建议大家多采用腹式呼吸。至于腹式呼吸的坏处,目前可以说还是没有的。
语音时长 01:58

2021-12-30

97539次收听

03:07
肺活量10000ml是什么水平
肺活量在10000ml是非常高的水平,说明肺活量特别好,肺功能强壮。肺活量达10000ml以上一般是经常运动,经过特殊训练,像长跑、马拉松或游泳等耐力运动。肺活量与人的体质、身材及长期训练有关。正常男性肺活量通常是3500ml-4000ml左右,女性肺活量通常是2500ml或3000ml左右,国家长期训练的运动员肺活量多数是在7000ml左右。呼吸系统疾病与肺活量大小没有直联系,肺活量越大说明身体的肺功能越好,说明经常锻炼,身体相对比较健康,除此也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01:25
双肺纹理增多怎样治疗
双肺纹理增多的治疗,要根据具体的病症反应确定。第一、如果双肺纹理增多的患者仅出现了咳嗽的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止咳药物进行治疗。第二、如果出现上呼吸道或者肺部的感染,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第三、如果是由于肺部血管充血或者淤血而造成了肺纹理增强,则很有可能会出现肺炎的情况,如果是细菌性肺炎,建议患者进行入院治疗,便于医生及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其次还要根据患者有无其他的基础疾病,进行循环系统的诊断和治疗。
呼吸科属于什么科室
呼吸科临床大内科的二级学科,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与呼吸道相关的疾病,有很多中医院将呼吸科称之为肺病科。对于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比如肺结核、肺炎、支气管炎、普通感冒、肺部占位性病变、肺栓塞、肺脓肿、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扩张、气胸、胸腔积液等疾病,都可以在呼吸科就诊。这时可根据面诊医师的指导,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完善胸片、肺功能、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其他的常规或特殊检查项目。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74664次收听

气管是由什么构成的
气管主要是由软骨、肌肉、粘膜和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气管软骨大约有14~16个。气管的上端与喉相连,位于第六颈椎下缘。气管在胸骨角分叉,在临床上被称为气管叉,分为左支气管和右支气管。男性的气管平均长度是10.6厘米;女性的气管的平均长度是9.8厘米;小孩子的气管比较稀少,位置比较深,活动度大。气管的前方是左右无名静脉,小孩的气管前方还有胸腺,成人的气管后方是食管。气管容易受到物理、化学过敏物质的刺激,易产生炎症反应。
语音时长 01:01

2021-05-20

57491次收听

01:10
支气管镜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局麻下,手术后两小时内不能喝水和吃东西;全麻下,手术后6小时内不能喝水和吃东西。6小时内不能下地活动。一、局部麻醉两小时内不能进食;全身麻醉,特别是静脉麻醉,6小时内不能进食。因为做支气管镜之前或者操作过程中会打很多麻药,此时进食,声带各方面还没有恢复,食物容易误吸到气管或误食到气管里,风险较大。二、全麻下,6小时内不能起床下地活动,以防晕倒。所以无论从饮食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有一些具体要求,医生都会跟病人交代清楚。
00:58
支气管镜和CT哪个更准确
用途不同,都比较准确。比如说对肺里的一些小结节,要通过CT来筛查出来。CT筛查出来以后才能做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镜通过导航支气管镜可以看到肺周边的一些病变,CT就要配合。没有CT我们导航也非常难做,CT先查出有什么病变,然后再做支气管镜去确认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变。或者CT可以做一个引导工具,看支气管镜到了哪个位置,再去做治疗更准确。
肺部陈旧病变严重吗
一般来说,肺部陈旧病变都是在不经意间感染了各种细菌或者是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一些致病微生物,或者是感染了结核杆菌以后,由于没有给予系统的,正规的治疗,常常在病人好转以后,在肺部会留下一些陈旧的病变。对于这些陈旧病变,一般来说是对身体没有太大的影响,同时也不会造成其他的伤害。但是,对于陈旧病变,还是应该定期的给予复查。因为,有一部分陈旧病变在某一个时期有这个发生恶变的可能性。因此,建议大家有陈旧病变的病人,第一不要紧张,第二最好在一年的间隔期给予肺ct检查来观察它陈旧病变的变化。如果有增大的话,一般还是建议大家及早的把这个陈旧病变切除,以免他这个由于它癌变来导致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像甚至威胁生命的情况。
语音时长 01:29

2021-04-20

87700次收听

什么是血性胸水
出现血性胸水是指患者抽出的胸腔积液颜色呈血红色。血性胸水通常是由于肺部炎症或其他肺部相关疾病如肺部肿瘤、胸结核型胸膜炎,胸膜肿瘤等引起的。另外出现外伤后引起血管破裂,也会出现血性胸水。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乏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昏迷、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建议进一步完善其他检查,明确病因,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性药物治疗,必要时也可采用手术治疗。平时注意休息,加强膳食营养,有助于病情恢复。
语音时长 01:02

2021-04-15

83958次收听

双肺间质性改变怎么治疗
双肺间质性改变,要想达到好的治疗效果,首先应选择病因治疗、氧气治疗、激素治疗,另外也可适当性的选择药物性治疗,通过药物性治疗也能够缓解各种不同的症状。
肺功能检查的意义
肺功能检查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进行肺功能检查可以了解呼吸是否正常,可以尽早检查出是否有肺部或者呼吸道病变,方便尽早治疗。进行肺功能检查还可以进行病情的鉴定,在手术之前评估耐受力和术后并发症,还在一定程度可以起到督促戒烟的意义。
肺功能不好有什么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当肺功能不好的时候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会出现毛孔粗大、皮肤暗沉的症状,还会容易出现过敏。严重一些就会引起呼吸困难,尤其是在劳累、运动之后更加的明显。另外还会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
肺移植后能活多久
如果出现肺部疾病,并且肺的功能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出现了严重的病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肺移植。很多人就会有疑问,在进行肺移植之后,患者的存活时间是有多长呢?其实这个也是因人而异的。
肺纹理增强是什么意思
肺纹理增强,乃一种患者的肺部放射条状出现了阴影增加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可能是疾病的因素诱发的,比如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间质性肺病等等。倘若患者还存在呼吸急促以及胸痛等等情况,那么考虑有可能是支气管炎
02:39
肺炎会引起肺部结节吗
急性的细菌性肺炎一般不留痕迹。但是有一些特殊的肺炎,尤其是一些慢性肺部的感染,可能会导致一些增殖性的病变,出现肺部结节。慢性肺炎,如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奴卡菌感染、真菌性感染等,都是慢性的感染,治疗病程很长,有可能会遗留肺部结节;急性的细菌性肺炎,如大叶性肺炎,没有明显并发症的肺炎等,肺部可以吸收得非常干净。但有些特殊的情况可以遗留肺部的结节一样的改变,一般都是良性结节为主,患者需要保持密切地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