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发现乙肝怎么办
怀孕发现乙肝可通过定期监测肝功能、抗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调整生活方式、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乙肝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感染、高危行为等因素引起。
1、定期监测肝功能
孕妇需每1-2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及超声检查,评估肝脏炎症活动度。若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但无临床症状,可能属于妊娠期生理性波动,需增加复查频率至每2-3周一次。监测期间发现病毒载量超过10^6 IU/ml或转氨酶持续异常时,需结合产科情况考虑抗病毒治疗。
2、抗病毒治疗
妊娠24-28周病毒载量较高者,可遵医嘱使用替诺福韦酯片或替比夫定片等妊娠B级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母婴传播概率。用药期间需每月监测肾功能和血磷水平,避免发生药物相关性肾损伤。分娩后是否继续用药需根据病毒学应答情况个体化评估。
3、阻断母婴传播
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完成0-1-6月程序接种。剖宫产不能替代阻断措施,母乳喂养期间母亲若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且乳头无破损,通常不会增加传播风险。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的婴儿,需在7-12月龄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
4、调整生活方式
每日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控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避免熬夜及剧烈运动,以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为主。严格禁酒并慎用中药滋补品,部分药材如何首乌可能诱发肝损伤。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5、心理疏导
孕妇可参加正规医院开展的乙肝母婴阻断宣教课程,了解90%以上阻断成功率的数据。家属应避免过度焦虑情绪传递,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加入乙肝孕妇互助小组有助于缓解病耻感,但需警惕非专业渠道传播的治疗偏方。
妊娠合并乙肝患者需建立产科与感染科联合随访档案,分娩时选择具备新生儿免疫接种资质的医疗机构。日常避免摄入霉变食物,家中成员应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检测抗体水平。产后42天复查时需评估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根据结果调整后续随访方案。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停用抗病毒药物。
相关推荐
01:44
01:45
02:25
02:03
0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