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怎么检查
原发性高血压可通过血压测量、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方式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与遗传、高盐饮食、肥胖、精神紧张、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
1、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是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方法,包括诊室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诊室血压测量通常由医护人员在安静环境下使用血压计进行,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动态血压监测可记录24小时内血压变化,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高血压或白大衣高血压。血压值持续超过140/90毫米汞柱时需警惕高血压。
2、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评估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及排查继发性高血压。常见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能、电解质等。高血糖、高血脂可能加重血管损伤,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血钾异常可能与某些继发性高血压相关。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以保证结果准确性。
3、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主要观察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用于早期发现高血压肾损害。持续性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早期标志。检查时应留取晨起中段尿,避免月经期或剧烈运动后检测以防假阳性。
4、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能发现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电活动异常,如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等改变。左心室高电压伴ST-T改变是长期高血压的典型表现,可能进展为心力衰竭。检查时需保持平静呼吸,肢体移动或情绪紧张可能干扰图形准确性。
5、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直观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明确左心室肥厚、心脏扩大等靶器官损害。测量左室质量指数能更敏感地发现早期心肌病变。检查时需暴露前胸部位,耦合剂可能带来短暂凉感但无实质性不适。
确诊原发性高血压后应长期坚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保持体重指数在24以下;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避免擅自调整降压药物;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患者需更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