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牙齿松动是怎么引起的

54908次浏览

出现牙齿松动可能是因为牙周炎引起,也可能是咬合发育不良、受过创伤等情况,牙齿松动时,首先要去正规的牙科医院进行确诊,再明确原因以后选择对症的治疗方式来治疗,牙齿松动的情况就能得到缓解。

牙齿主要是帮助人体来咀嚼食物,让食物更加的软啦,被人体所吸收。但是在生活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出现牙齿松动的情况,这样会让整个进食过程产生一些影响,那么牙齿松动是怎么引起的?
  1、口腔疾病引起牙齿松动
  很多人都不注重于口腔的护理,于是导致了食物残渣在口腔里面长期存在,于是在牙齿的表面形成了牙菌斑和牙结石,这些牙菌斑和牙结石会不断地刺激牙龈,导致出现牙周炎还有急性牙龈炎等情况,这样的情况都会引起牙齿松动,并且不仅是牙齿松动在进食的时候还会有疼痛感,对整个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需要及时去正规的牙科进行治疗,来缓解牙齿松动。
  2、咬合发育不良、受到创伤引起牙齿松动
  很多人的牙齿会出现咬合发育不良的情况,这样的情况是会引起牙齿松动的,并且在夜晚有磨牙和咬牙的坏习惯也会导致出现牙齿松动,这样的情况想要改善时,首先就要改掉自身的这些坏习惯。当牙齿受到外力的撞击以后也会产生牙齿松动。

相关推荐

牙周病是如何引起的
牙周病的引发原因主要根据以下几点因素有关系,首先可能跟日常饮食习惯有关,如果长期偏食挑食,牙齿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牙周病出现。同时经常用一侧嚼东西,可能会导致另一侧牙菌斑或牙结石过多,比较容易产生牙周病。其次牙周病的产生还有可能跟平时习惯有关,比如经常咬笔头、咬指甲都有可能会导致牙齿长期负荷,出现牙齿移位塞牙等各种症状。同时也有可能跟职业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经常用牙齿咬铁钉、针线,都有可能会对牙齿周围产生损伤,导致牙周病出现。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11

79463次收听

如何预防牙周病
预防牙周病有很多种方法,首先,平时一定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保持均衡饮食,补充身体缺乏的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这样能够预防牙周病的出现。其次,平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睡前饭后要刷牙漱口,保持牙齿清洁,同时还可以使用有消炎杀菌剂的漱口液,能够降低口腔细菌密度。再次,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最好不要经常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同时还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判断有无出现口腔疾病。若有牙齿疾病产生,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出现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11

78667次收听

牙齿松动了怎么办
病理性牙齿松动应尽快干预,加以治疗,阻止病情发展。对于有保留价值的牙齿应积极治疗,无保留价值的牙齿应尽早拔除。对于牙周炎引起来的牙齿松动,应在能够保留患牙的基础上进行牙周系统治疗,控制炎症,适当恢复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急性根尖周炎引起来的牙齿松动,在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一般是可以缓解的。外伤引起来的牙齿松动,依病情应给予结扎和固定。颌骨内肿瘤引起来的牙周松牙齿松动,根据肿物的性质采取手术或者配合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多种方法。对于累积的无法保留的,须在术中拔除。
语音时长 01:06

2021-01-15

96611次收听

牙周病能治好吗
大多数牙周病可以治好,在不同阶段治疗预后会有差异。牙周病首先要进行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治疗,若有个别牙齿存在松动,还要进行修复治疗。
牙龈退缩带来的危害
牙龈衰退是一种常见的牙科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牙齿松动,牙齿有差距大,后果很严重,牙龈萎缩会导致大量的口腔疾病,和宽松的牙齿和牙周疾病有很大关系,牙周病和牙结石的形成,长期积累,将会有大量的细菌繁殖和繁殖,牙齿的嘴巴周围的细菌品种很多,引起菌群失调等现象。
儿童牙龈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牙龈息肉的主要症状就是牙龈上有多出的肉疙瘩,还有的会有疼痛出血的表现的,由于上火或者牙龈炎造成的肿痛等症状。也就是牙齿跟邻牙之间烂的比较大,出现比较大的龋洞的时候,吃东西又不注意,有很多食物遗留在里面,或者是烂的边缘比较粗糙。这些刺激边上的牙龈乳头向龋洞的方向增生所形成的息肉样的物质,就引起了长出来的肉芽组织。这一般是龋坏的牙齿没有及时治疗,引起根管发炎或者是龋洞造成炎症引起的。如果有这种情况,应赶快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里面去检查治疗,拍片子检查牙齿还有没有保留的价值。如果有保留的价值,可以在局麻下切除增生的息肉,做根管治疗,把牙齿补起来,这样子就能够解决问题。上火疼痛时可以使用甲硝锉等消炎药以及金银花颗粒等去火的药物治疗,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也可以服中药调理。
语音时长 01:41

2019-12-26

66133次收听

牙龈肿发白怎么回事
牙龈肿痛发白,可能根尖周炎引起根尖脓肿,最终形成瘘管引起,也可能牙周炎引起牙周脓肿形成的发白肿胀。要定期对牙周进行洁治,预防肿胀发生。一、牙龈肿痛,一般是牙龈炎或牙周炎引起。后面位置长智齿时,也会导致牙龈肿痛,即智齿冠周炎。二、牙龈炎或者牙周炎发生时,通常会伴有刷牙出血,辅助使用抗生素可控制。三、部分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出现牙龈肿痛,多是因为孕期激素水平异常引起妊娠期牙龈炎,孕期结束后大多可自愈。四、有些牙缝间发生龋块长期刺激牙龈,也可出现牙龈肿痛症状,需要到口腔科就诊。用器械去除牙缝间的龋块,使用专用材料充填牙齿即可。牙龈上起脓包,要看脓包位置是否有牙周炎或者相应牙齿是否有蛀牙,或者是根尖周炎之类情况,都会导致牙龈上起脓包,必要时配合拍X光片观察。可用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加人工牛黄甲硝唑治疗。
语音时长 02:01

2019-12-20

63675次收听

03:13
牙龈上火肿痛怎么办
患者牙龈上火肿痛急性期病人需要给予抗菌和止痛的药物,等到炎症缓解后再进行常规系统的牙周治疗。慢性牙周脓肿患者自身感觉可能肿痛不明显,可以直接进行牙周治疗:1、由于牙周炎、牙龈炎形成的牙龈脓肿,除了切开引流之外,必须再局部口腔清理,去除牙齿上的结石菌斑。2、因为智齿冠周炎引起的牙周脓肿,局部切开排脓、冲洗上药,能比较快的解决问题。3、如果病人本身抵抗力比较差,从而引起牙周脓肿,除了进行局部的切开排脓之外,还需要加入全身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洁牙、刮治,由于严重部位太深、引流不畅引起的牙周脓肿,还需要后期进行牙周手术彻底的消除炎症。
02:51
牙周病怎样治疗
牙周病治疗上着重于控制菌斑、牙周基础治疗、手术治疗、改善咀嚼功能。慢性牙周炎是由长期存在的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的牙周组织扩展所致。一、控制菌斑,首选药物是大环内酯类和甲硝唑。二、牙周基础治疗,采用洁治术或刮治术,彻底清除龈上或龈下牙石,去除附着在牙面的污渍,并可采用根面平整术,刮出病变的牙骨质。三、手术治疗。经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残留≥5mm的牙周袋,且有出血或遇到难以清除的牙石时,可采用手术治疗。术式有:清除牙石和肉芽组织,修整外形,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四、改善咀嚼功能,固定松动牙,尽早拔除无价值的牙等。五、其他治疗,全身性疾病,戒烟、定期维护或复查。
02:56
牙龈肿发白是怎么回事
牙龈肿痛发白,可能是根尖周炎,或根尖脓肿形成的瘘管引起的,也可能是牙周炎引起的牙周脓肿,形成的发白肿胀,需要定期对牙周进行洁治,预防肿胀的发生。牙龈肿痛一般是牙龈炎或牙周炎,或智齿冠周炎引起。1、牙龈炎或者牙周炎时,通常会伴有刷牙出血,辅助抗生素可控制。2、有些女性在怀孕期间因为激素水平异常,引起妊娠期的牙龈炎,孕期结束后大多可自愈。3、有些牙缝间发生龋块,长期刺激牙龈,出现牙龈肿痛的症状,需要到口腔科就诊,去除牙缝间的龋块,再使用专用材料充填牙齿即可。
03:00
牙周炎能自愈吗
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牙周炎,长期存在慢性龈炎,向深部牙周炎组织扩散所致,治疗着重于控制菌斑,牙周基础治疗、手术治疗、改善咀嚼功能等。第一,控制菌斑。第二,牙周基础治疗,采用洁治术或者刮治术,彻底清除龈上或龈下牙石。第三,手术治疗。第四,改善咀嚼功能,固定松动牙,尽早拔出无价值牙齿。第五,治疗全身性疾病,戒烟,定期复查和维护,长期坚持治疗、定期维护,是慢性牙周炎治疗的关键条件之一,要坚持菌斑控制,定期复查,预防复发。牙龈炎、牙周炎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否则出现牙龈退缩和牙槽骨吸收的牙周炎症状,无法恢复,只能维护。
02:50
牙周炎吃什么
患者得了牙周炎应,吃多种维生素,及叶酸等,补充丰富的高蛋白,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抗炎能力。牙周炎要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牙周组织的抵抗能力,努力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坚决戒除对牙周组织有害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单侧咀嚼等。B族维生素有助于消化,能够保护口腔组织。维生素可以调节牙周组织营养,促进牙龈出血复原,有利于牙周严的康复。注意矿物质钙、磷、锌的摄入,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油炸、油煎的油腻食品,多吃新鲜水果和瓜果,保持大便通畅,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劳累。
刷牙出血是什原因
刷牙出血的原因,首先有可能是牙周病,有可能是菌斑、食物残渣以及牙石等等因素而诱发的;其次有可能是妊娠期牙龈炎以及妊娠瘤,需要及早借助手术治疗;再者,还有可能是不良刷牙习惯所诱发的;最后,缺乏维生素C也是一个诱因。
儿童牙龈上长了个白色的脓包怎么治疗
如果儿童有突然不爱吃饭的情况,仔细观察孩子的口腔,有可能会在孩子的牙龈上发现一个白色的脓包。儿童牙龈上长了白色的脓包,会使孩子在咀嚼时出现疼痛,因此儿童就不爱吃饭。儿童牙龈上长了白色的脓包,有可能是因为上火引起的,这个时候应该通过调节饮食吃去火的食物。儿童牙龈上长个白色的脓包,也有可能是因为牙齿龋齿所造成的牙周病,这个时候需要经过牙医的检查治疗才可以。
牙周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导致牙周病发病的原因有局部因素,也有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主要包括牙菌斑、牙结石、创伤性咬合以及食物嵌塞等其他因素。全身性的因素主要以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患有血液疾病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