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为什么会被感染
白血病患者容易发生感染,主要与骨髓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缺陷、皮肤黏膜屏障受损、治疗副作用等因素有关。白血病本身会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而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可能进一步加重免疫系统损伤。
1、骨髓功能异常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异常增殖的白血病细胞会占据骨髓空间,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中性粒细胞作为抵御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数量减少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⁹/L时,感染概率随数值降低呈指数上升。
2、中性粒细胞减少
化疗药物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造血干细胞,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期患者可能出现口腔溃疡、肺部感染等临床表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可用于促进中性粒细胞恢复。
3、免疫功能缺陷
白血病患者常伴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双重缺陷使其易受病毒、真菌等机会性病原体侵袭。更昔洛韦胶囊可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伏立康唑片适用于侵袭性曲霉病治疗。
4、皮肤黏膜屏障受损
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肛周破损等皮肤黏膜完整性破坏,为病原体提供了入侵门户。血小板减少导致的皮下出血灶也可能成为感染灶。康复新液可促进黏膜修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有助于创面愈合。
5、治疗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加重免疫功能抑制,中心静脉导管等侵入性操作可能引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常用于导管相关感染,卡泊芬净注射剂适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治疗。
白血病患者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饮食卫生。家属应协助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清洁等基础护理,监测体温变化。出现发热等感染征象时须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培养等检查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常规,评估骨髓抑制程度,必要时进行保护性隔离。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