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的一种贫血类型,主要有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丢失过多、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铁摄入不足
长期偏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铁元素摄入不足。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摄入过少,或菠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铁吸收率较低的食物为主,均可能引发缺铁。日常可通过增加红肉、血制品等高铁食物改善,严重时需遵医嘱服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铁药物。
2、吸收障碍
胃肠手术后、慢性腹泻或乳糜泻等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胃酸缺乏者无法将三价铁转化为易吸收的二价铁,长期服用抑酸药物也会干扰铁吸收。这类患者可能需要静脉注射蔗糖铁注射液,同时治疗原发疾病。
3、需求增加
婴幼儿快速生长发育期、青少年猛长期以及孕妇中晚期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单胎妊娠孕妇需额外增加约1000毫克铁储备,哺乳期每日需多摄入0.5-1毫克铁。这类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补充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并定期监测血红蛋白。
4、丢失过多
女性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出血、痔疮慢性失血是常见原因。每毫升血液含0.5毫克铁,长期微量失血可造成铁负平衡。需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配合富马酸亚铁颗粒补铁,严重出血可能需输注浓缩红细胞。
5、慢性疾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和透析失血易合并缺铁性贫血。炎症性肠病、肿瘤等慢性病会导致铁代谢紊乱。这类患者需在控制基础疾病前提下,谨慎使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补铁剂,避免铁过载。
预防缺铁性贫血需保证每日膳食中含12-15毫克铁,育龄女性、婴幼儿及青少年等高风险人群应定期筛查。补铁期间避免与钙剂、浓茶同服,可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补铁3-6个月以补充储存铁,期间每2-3个月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出现心悸、乏力等贫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长期服用铁剂。
相关推荐
01:52
01:43
03:06
02:28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怎么知道是缺铁性贫血
- 2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 3 缺铁性贫血怎么引起
- 4 缺铁性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 5 缺铁性贫血怎么引起的
- 6 缺铁性贫血什么引起的
- 7 缺铁性贫血是怎么来的
- 8 缺铁性贫血是怎样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