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会得手足口
宝宝得手足口病主要与肠道病毒感染有关,常见原因有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差、幼儿园聚集性感染、隐性感染者接触等。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或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1、接触传播
病毒可通过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玩具、餐具或生活用品传播。家长需注意对儿童接触物品进行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患儿衣物,餐具应煮沸消毒20分钟以上。
2、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或近期患病的儿童更易感染。建议家长保证宝宝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AD滴剂、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营养制剂,母乳喂养可延续至2岁以增强免疫力。
3、卫生习惯差
饭前便后不洗手、啃咬玩具等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家长需教导儿童使用七步洗手法,选用儿童专用洗手液如滴露健康抑菌洗手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幼儿园聚集感染
托幼机构人员密集易造成病毒扩散。流行季节建议减少集体活动,发现病例应及时隔离,对教室进行紫外线消毒,使用健之素牌消毒片进行环境消杀。
5、隐性感染者接触
成人携带病毒但不发病,通过亲密接触传染给儿童。家长回家后应先更换衣物、洗手后再接触宝宝,哺乳期母亲需特别注意乳房清洁。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通风,每日开窗2-3次;患儿饮食宜清淡,可食用南瓜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选择安静游戏;患儿衣物应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6小时;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可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若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呕吐等重症表现,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