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丙肝的隔离与观察

26766次浏览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其传染源为急慢性患者及无症状病毒感染者,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如输血及血制品、针刺、注射、器官移植、性生活等等,而对于感染丙肝的患者,其隔离和观察主要包括如下:

1、隔离期

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40天左右,其最短潜伏期为15天,最长可达180天。对于急性期患者应隔离至病情稳定;饮食行业及幼托人员病愈后,需检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如HCVRNA阴性才可恢复工作。

2、观察期

急性丙型肝炎的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45天。幼托机构发现患者后的观察期间,不办理入托、转托手续。疑诊为丙型肝炎的幼托及饮食行业人员,应暂停原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丙型肝炎目前尚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因此应当加强传染源的控制,加强幼托保育单位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餐具、食具消毒制度,加强血制品管理,每一个献血员及每一个单元血都要经过最敏感方式检测抗HCV,有条件时应同时检测HCVRNA,阳性者不得献血,阳性血不得使用。

相关推荐

丙肝治疗需不需要住院
丙肝病毒的治疗住院与否,主要取决于现在的疾病的阶段,因为丙肝可以分为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如果说是慢丙肝阶段,转氨酶在200以下,这个时候完全没必要住院,在门诊通过口服小分子化合物和保肝降酶的药物就可以。如果说慢丙肝的患者转氨酶比较高,大约200以上,消化道症状比较明显,这个时候可以住院,进行一些保肝降酶的治疗,并且对病情有一个更细致的观察,以防在这个肝炎的阶段出现肝衰竭的可能。如果处于肝硬化的阶段,那就要看肝硬化是代偿期还失代偿期,一般代偿期的丙肝肝硬化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的时候,也可以平常口服一些纤维化保肝的药物,在清除丙肝病毒的基础上,口服这些药物就可以。如果说肝硬化的失代偿期,甚至肝癌的患者,这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语音时长 01:10

2021-12-30

75752次收听

01:47
丙型肝炎抗体正常值
丙型肝炎抗体没有一个正常值的范围,我们只看它有还是没有,高还是低。丙型肝炎感染人体以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丙肝抗体,丙肝抗体我们在检测的时候是有阴性阳性的报告或者是定量检测抗体的滴度是多少,是有一个具体数值的,但是丙肝抗体,没有有一个正常值的范围,我们只考虑它是有还是没有。如果要有抗体,那就怀疑有丙肝病毒的感染,那就进一步需要查病毒的核酸,如果核酸也是呈现阳性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诊病人有丙肝病毒的感染。
01:47
丙肝抗体阳性RNA阴性是什么意思
丙肝抗体阳性提示有可能有丙肝病毒的感染,但是要确诊是不是丙肝病毒感染,还要查丙肝病毒的核酸。如果检测核酸阴性,有可能是既往感染,还可能是丙肝病毒在血清当中的浓度比较低。通过一次抽血没有检测到病毒,不能完全放弃诊断,可以间隔一定时间再次进行复查,而且建议使用检测手段灵敏的这样的检测试剂来检测。灵敏的试剂检测,病毒在很低的浓度下,只要超过20就能够检测到。所以要多次检查核酸,多次都是阴性的,才能够排除诊断。
01:58
丙肝用干扰素治疗好吗
我们首先推荐的还是小分子化合物,治疗效果比较明确,大约在95%以上,而副作用相对来说比干扰素要小很多,所以我们都首先推荐用小分子化合物的治疗办法。干扰素对于丙型肝炎的清除率大约在70%左右,而干扰素又会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比如说常见的骨髓造血的暂时抑制,流感样的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还有精神神经系统的影响。所以目前不推荐用干扰素抗丙肝病毒。我们目前用的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小分子化合物。小分子化合物是近几年兴起的对于这个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比较有效的一种办法,它的有效率都在95%以上,建议患者尽量能够选择小分子化合物的办法来治疗丙肝病毒。
得了丙肝有什么危害
丙肝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肝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同时危害也大,有一定的几率发展为肝硬化,所以一旦患上丙肝,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是最重要的,而治疗丙肝的方法有不少,其中有不少患者会选择干扰素治疗,那么患有丙肝有什么危害呢?
怎样诊治丙肝疾病
丙肝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丙肝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也有很多途径能够传播丙型病毒,比如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丙肝患者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怎样诊治丙肝呢,下面我们看一下相关介绍:
丙肝后期检查项目
丙肝的发病,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丙肝的治疗困难也给患者造成长期的影响,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影响,很多人都不清楚丙肝的检查方法,使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就会一再加重,所以要多知道些丙肝的检查,才能让患者及早发现病情,那么丙肝后期检查项目有哪些呢?
老年人的丙肝治疗
在对老年人进行丙肝病毒的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法。其中可以选择抗病毒的方式来进行治疗,配合利巴韦林来进行诊治。情况较为严重者则需要对肝脏的情况进行评估,避免肝脏病毒出现反复复制的情况。
丙肝患者能复发吗
丙肝抗病毒药物有效率得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提高。比起过去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我们说它的治愈率可以从70%提升到90%以上。但是在这里我们仍然说它不是100%,因为它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病毒学的突破,或者出现治疗停药以后的复发,这些都是治疗失败的可能方式,怎么来避免或者怎么来发现丙肝治疗是否在疾病治疗之后会出现复发的情况?一定要提醒已经感染了丙肝病毒,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人群,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还有治疗周期的选择。在治疗的过程中或者是在治疗之后,也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来发现是否有丙肝病毒的复发。比如我们告诉患者,你可能在治疗的过程中,你的规范服药,或者在治疗过程中,避免使用一些可能跟抗病毒药物相互作用的一些成分的药物来同时应用,可能会降低你将来出现这个疾病复发的风险。另外就是你的特殊的基因类型,比如像3b型,还有你的疾病状态,是否合并有肝硬化,这些可能对你的治疗方案选择很重要。治疗方案选择正确,将来复发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另外在服药之后的规范化地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复发大多集中在停药之后的一个月的时间,所以这种情况下你在停药之后定期进行随访,也有助于尽早发现你是否有病毒的复发。
语音时长 02:03

2020-03-09

59345次收听

丙肝肝硬化晚期的症状
丙肝肝硬化疾病晚期,也就是到了肝硬化失代偿期,正常肝细胞减少,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及各种并发症为主要症状。患者临床表现会出现体力下降、食欲减退、面色灰暗等。门脉高压症会诱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饮食不当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贫血、无力甚至休克。门静脉压力高还可导致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出现三系血细胞减少,有出血倾向及贫血齿龈出血、鼻衄、紫癜等。肝功能减退、门脉压力高又导致产生腹水,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等。肝功能减退,会出现肝性脑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等。再者肝硬化晚期会合并肝癌,患者会出现消瘦、肝区疼痛等症状。
语音时长 01:24

2020-02-10

59475次收听

丙肝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丙肝的传播途径,丙肝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病毒性肝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洁献血或输血,有可能会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现在主要是通过吸毒、共用注射器以及高危性行为传染。如果既往有以上行为者,建议检测丙肝抗体明确是否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大部分患者感染丙肝后,早期一般不出现任何症状或者是仅仅出现轻微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等,这些症状往往不会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但是没症状,不代表病情不进展,部分患者出现症状后已经到了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虽然丙肝早期没有特殊症状,但仍需要去医院肝病科检测丙肝抗体、肝功能和上腹部彩超明确是否感染丙肝病毒。
语音时长 01:21

2020-02-10

55598次收听

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丙肝的传播第一个途径是输血、献血方面,手术器械消毒的不够彻底,非一次性器具等都会传播丙肝。比如像过去比较多见的混用血浆,叫做单采血,很早以前的一种献血的方式。血浆采完后,所有的献血员同一个血型,把红细胞提取出来将血浆混在一起再回输,这种机会传播的机会就非常高。另外手术如果要是器械消毒的不够彻底,有可能会感染,如果不是一次性的针灸器具,传染丙肝的机会也很高,像修脚都有可能传播丙肝,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其它的途径像日常生活接触,很少会传播丙肝,夫妻之间也是有可能,但这种传播的机会都比较少。
语音时长 01:10

2019-09-04

57520次收听

03:48
丙肝传染吗
丙肝是一种丙肝病毒感染人类导致的慢性肝炎,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性途径和母婴垂直传播。丙肝有一个特点叫沉默的肝炎,它是指初期感染病毒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果不查丙肝病毒相关的抗体或病毒,就发现不了感染了丙肝病毒,没有任何症状,但是肝脏在悄悄的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因此,与丙肝病人一起吃饭、工作、生活不会传播。目前丙肝的治疗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抗病毒治疗,已经能够彻底根治丙型肝炎,而且时间短、花费少。
01:56
丙肝的症状
丙肝急性患者会出现乏力、尿黄、眼睛黄、身体发黄等症状,一般患者无明显症状。丙肝感染常称为隐匿性感染,身体会处于持续性感染的状态,它对肝脏的损伤持续不断,会一点一点的把肝脏腐蚀掉,在整个过程中丙肝患者并没有太明显的症状。部分急性丙肝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的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黄、眼黄或身体发黄等类似于一般肝炎的症状。绝大多数的急性丙肝或慢性丙肝都很难出现相应的症状,等真正发现时已经发展成了肝硬化,肝硬化再去治疗已经晚了。
为什么丙肝在抗病毒药物治疗时要停用中药和保肝药
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增加或减少抗病毒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使药物的疗效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