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牙周炎的原因有哪些
早期牙周炎可能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不良修复体、咬合创伤、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早期牙周炎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口臭等症状,可通过洁治术、药物治疗、调整修复体等方式干预。
1、牙菌斑堆积
牙菌斑是早期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因素,由细菌、食物残渣和唾液蛋白在牙面形成的生物膜。长期未彻底清除的牙菌斑会刺激牙龈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牙龈血管扩张充血。患者可能出现牙龈边缘红肿、探诊出血等症状。日常需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过氧化氢溶液等辅助控制菌斑。
2、牙结石刺激
钙化的牙菌斑形成牙结石后,其粗糙表面会持续机械刺激牙龈,同时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下颌前牙舌侧和上颌磨牙颊侧是结石好发部位,伴随牙龈退缩、牙周袋形成等表现。需通过超声波洁治术去除龈上结石,对于龈下结石可能需采用龈下刮治术,术后可短期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口腔粘贴片等药物。
3、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牙冠边缘、悬突的充填体等不良修复体会造成局部菌斑滞留和牙龈机械损伤。常见于邻面接触关系异常的固定修复体周围,可能伴随食物嵌塞、局部牙龈增生等症状。需由医生调整或重新制作修复体,必要时配合使用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缓解炎症,严重者需拆除不良修复体后行牙周夹板固定。
4、咬合创伤
牙齿早接触或夜磨牙等异常咬合力可破坏牙周膜纤维,导致牙槽骨吸收。多见于单侧咀嚼或牙齿排列不齐者,临床可见牙齿松动、咬合疼痛等表现。需通过调磨咬合高点、佩戴咬合垫分散压力,合并炎症时可局部应用丁硼乳膏,骨吸收明显者需进行松牙固定术。
5、内分泌失调
青春期、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会加重牙龈对菌斑的反应,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快速进展的牙周破坏。特征表现为牙龈自发性出血、牙龈瘤样增生等。在控制血糖或激素水平稳定的基础上,需加强专业牙周治疗,可辅助使用替硝唑含漱液、碘甘油等药物,妊娠期患者应避免使用四环素类制剂。
早期牙周炎患者应每日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进行两次彻底清洁,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洁治。避免吸烟、过量摄入高糖食物等加重因素,出现牙龈出血持续超过两周或牙齿松动需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妊娠期妇女可选用不含酒精的草本漱口水维护口腔卫生。
相关推荐
02:26
02:11
03:02
02:36
02:43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牙周炎牙周炎用什么药最有效
- 2 牙周炎是怎么形成的?
- 3 什么是牙周炎?
- 4 什么叫牙周炎
- 5 牙周炎是怎样形成的
- 6 牙周炎什么引起的
- 7 牙周炎如何引起的
- 8 牙周炎严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