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与危害
急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可能伴随发热或耳道流脓,严重时可导致鼓膜穿孔或听力永久损伤。该病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婴幼儿因咽鼓管结构特殊更易发病,需警惕哭闹不安、抓耳等非典型表现。
1、耳痛
突发性耳痛是典型早期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烦躁哭闹或拍打头部。疼痛可能向同侧头部放射,咀嚼或平卧时加重。发病初期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缓解疼痛,若鼓膜充血明显可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抗感染。持续剧烈疼痛需警惕化脓性中耳炎进展。
2、听力减退
因中耳积液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患者自觉耳闷如隔棉絮,可能出现自听增强现象。急性期过后积液未完全吸收可能发展为分泌性中耳炎,儿童长期患病可能影响语言发育。确诊后可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改善咽鼓管功能。
3、发热
细菌性感染常见38℃以上高热,婴幼儿可能出现热性惊厥。病毒性感染多为低热伴全身乏力。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时,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进行抗感染治疗,体温超过38.5℃需配合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
4、耳道溢液
鼓膜穿孔后出现脓性分泌物,初期为血性浆液后转为黏稠脓液。此时需用生理盐水清洗外耳道,避免使用棉签深入掏挖。可选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同时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预防炎症扩散。穿孔较小者多能自愈,较大穿孔需手术修补。
5、并发症风险
未规范治疗可能引发乳突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婴幼儿因颅骨缝隙未闭,更易发生颅内感染。反复发作可导致鼓室硬化或胆脂瘤形成,最终造成不可逆听力损失。高危患者需行颞骨CT检查,必要时进行鼓膜切开置管术。
患病期间应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或游泳。哺乳期婴儿喂奶时抬高头部,减少奶液反流风险。恢复期注意保暖防感冒,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C。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定期复查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恢复情况,儿童患者建议每3个月随访至症状完全消失。
相关推荐
03:37
02:12
02:16
02:41
01:55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中耳炎用什么药中耳炎
- 2 中耳炎散可以治中耳炎吗
- 3 中耳炎怎么引起
- 4 中耳炎怎么处理
- 5 中耳炎严重吗
- 6 中耳炎是怎么得的
- 7 中耳炎怎么得的?
- 8 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