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临床表现要注意
肠胃炎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等症状。肠胃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1、恶心呕吐
肠胃炎早期常见恶心呕吐,多因胃肠黏膜受刺激或病原体毒素作用导致。病毒性肠胃炎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细菌性感染可能含有胆汁。频繁呕吐需警惕脱水,可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呕吐严重时需就医静脉补液。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防止误吸,保持侧卧位。
2、腹痛腹泻
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排便后暂时缓解。腹泻每日可达10余次,病毒性多为水样便,细菌性可见黏液脓血。诺如病毒感染常见喷射状水泻,轮状病毒腹泻有酸臭味。腹泻期间应避免乳制品,可食用米汤、馒头等低渣食物。
3、发热乏力
细菌性肠胃炎多见38-39℃发热,病毒性通常为低热。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志贺菌病可伴寒战。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片。乏力症状与脱水、电解质丢失有关,需保证卧床休息。
4、脱水表现
重度腹泻呕吐可能导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脱水体征。婴幼儿前囟凹陷、哭时无泪需紧急处理。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溶液,中重度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家长需记录患儿出入量,观察是否出现嗜睡、肢端发凉等休克前兆。
5、并发症预警
持续腹痛可能提示肠套叠,血便伴高热需排除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感染可能诱发惊厥,大肠杆菌O157感染可致溶血尿毒综合征。出现意识改变、少尿无尿、持续高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粪便培养等检查。
肠胃炎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注意补充水分,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保证充足休息,餐具需煮沸消毒。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高热等警示症状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急诊科就诊。恢复期可逐步添加益生菌制剂帮助重建肠道菌群。
相关推荐
03:18
02:57
02:26
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