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这种病详情介绍
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骼系统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肺外结核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脊柱、髋关节、膝关节等负重部位。
1、病因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传播从原发灶扩散至骨骼,好发于血供丰富的松质骨区域。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等因素可增加感染风险。细菌在骨组织内形成干酪样坏死灶,逐渐破坏骨质结构。
2、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病变部位隐痛,夜间加重伴低热盗汗。脊柱结核可出现椎体塌陷导致驼背畸形,严重者压迫脊髓引发截瘫。关节结核常伴有关节肿胀、活动受限,晚期可形成寒性脓肿和窦道。
3、诊断方法
结核菌素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有助于筛查。X线可见骨质破坏伴椎间隙狭窄,CT能显示死骨形成,MRI对早期骨髓水肿敏感。病理活检发现朗格汉斯巨细胞和干酪样坏死可确诊。
4、药物治疗
采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四联抗结核方案,强化期持续2个月后改为维持治疗。严重病例可联用链霉素注射液,全程治疗需12-18个月。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5、手术治疗
适用于严重骨质破坏、神经压迫或窦道形成者。病灶清除术可去除坏死组织,脊柱结核常需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仍需完成抗结核疗程,必要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
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卧床期间需定时翻身预防压疮,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康复期逐步开展腰背肌功能锻炼,避免负重劳动。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全程治疗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时须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相关推荐
02:29
02:08
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