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椎管狭窄常见症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8-2859943次浏览

椎管狭窄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很多司机和经常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员都会出现椎管狭窄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用腰不当,使腰椎、腰部肌肉和韧带发生损伤所造成的,患者需要在症状出现后及时进行治疗,那么,椎管狭窄常见症状有哪些?

1.腰痛

当椎管狭窄发生后,很多患者都会出现腰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和牵扯样的疼痛,个别患者还会在腰部出现痉挛样剧痛,此类疼痛经常会突然发作,并令患者疼痛难忍。患者在平卧时症状会有所减轻,但在久站和久坐后症状又会反复发作。

2.坐骨神经痛

在椎管狭窄都有哪些常见症状这一患者关心的问题中,坐骨神经痛也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视,此类疼痛会由臀部向下肢蔓延,在进行用力大小便、打喷嚏等动作时还会使患者的下肢出现放射样剧痛。如果神经根受到压迫还会使患者出现下肢麻木和发冷症状。

3.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也是椎管狭窄的常见症状特征。当患者在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会发生充血,脊髓的血管也会有扩张的表现,这时神经根的缺血程度会更为严重,这样会导致患者的肢体出现疼痛症状,在行走过程中便会发生跛行。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椎管狭窄的患者逐年增多,患者患病初期,对病情都不重视,直至严重了才去医院检查,从而耽误了病情的治疗。

相关推荐

腰椎管狭窄手术微创和开放哪个好
临床并没有腰椎管狭窄手术微创和开放哪个好的说法,具体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但目前临床以微创手术为主。腰椎管狭窄是目前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综合征,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患者存在先天性腰椎管发育不全、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情况所致。该病症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微创手术以及开放手术,但临床并没有腰椎管狭窄手术微创和开放哪个好的说法,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微创手术主要适用于腰椎稳定性较好的患者,该类患者通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腰椎间融合术等手术,可得到良好治疗效果。而腰椎稳定性较差的患者,由于手术时需要进行植骨融合并安装内固定器,所以可能通常需要进行开放手术。但是,随手术技术不断成熟,目前临床主要手术方式逐渐以微创手术为主,如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骨融合内固定术等微创手术,可同时达到减压、固定腰椎等目的。综上所述,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都具有相应适应症,患者无需过度在意哪种手术方式比较好,积极配合医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即可。
语音时长 01:56

2022-08-02

15513次收听

03:06
椎管狭窄原因
椎管狭窄最常见原因是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颈椎、胸椎、腰椎椎体之间,在椎间盘逐渐失去水分和弹性,在重力和上下应力的作用下,椎间盘组织就会向椎管内突出,占据正常椎管的空间,导致引起椎管狭窄症状。另外,像脊柱的暴力、外伤,会发生脊柱骨折甚至脱位。骨折块可能会突向椎管内,会导致椎管内容积急剧的减少,也会出现脊髓神经受压的症状。当然,还有少部分人群患有先天性椎管发育的异常,相较正常人,椎管内径可能更加的狭窄,年老时更容易出现椎管狭窄的症状。还有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脊柱侧弯、腰椎滑脱,还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也容易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的症状。
02:23
椎管狭窄严重吗
椎管狭窄分为原发性椎管狭窄及继发性椎管狭窄,继发性椎管狭窄更为多见,主要是因为长期久坐、久站、弯腰受力,导致相应节段的椎间盘的突出、椎间盘的退变、高度的下降,从而引起了相应的椎间隙变窄。对于轻度椎管狭窄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比如给一些神经营养药物,同时适当的去增加腰背肌肉力量训练,去改善局部的神经血供。如果对于重度的腰椎管狭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间歇性跛行,这种神经症状保守治疗无效,可能就需要采取手术的方式,去改善椎管的容积,从而缓解症状。
椎管狭窄可以跳舞吗
椎管狭窄可以跳舞吗?跳舞可以分为很多种,有慢的,也有快的,不同的人跳舞目的可能也不一样,有的人跳舞是为了兴趣与娱乐,有的人跳舞是为了锻炼身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椎管狭窄可以跳舞吗。
椎管狭窄的鉴别诊断
现在的颈椎,腰椎病越来越普遍了,任何疾病都是有原因的,当前常见的颈椎和腰椎当然也不例外,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椎管狭窄,但椎管狭窄并不是单一的病症而是一种系列病,其种类和症状表现非常复杂,要想分清病症类型,对症治疗就必须了解椎管狭窄的鉴别诊断,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这方面的内容。
椎管狭窄的诊断方法有什么
椎管狭窄虽说不是什么重大疾病,但它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患者朋友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大家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有病要及早治疗,尽量减少疾病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椎管狭窄的诊断,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这方面的内容。
如何通过食疗解决椎管狭窄
如何通过食疗解决椎管狭窄呢?这个问题是很多椎管狭窄患者都想了解的,因为通过食疗来治疗椎管狭窄是比较经济的,而且有些好的食疗方的确对于缓解病情有所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通过食疗解决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有哪些注意事项
椎管狭窄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很多椎管狭窄患者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患上了椎管狭窄疾病稍有不慎就会疼痛难忍,所以对于椎管狭窄患者来说要注意的事项是很多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椎管狭窄有哪些注意事项。
椎管狭窄的治疗
椎管狭窄的治疗分为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此类疾病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出现各种疾病,加大了手术风险,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如果磁共振检查或CT检查提示椎管狭窄严重,则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避免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机,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为年轻患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疗为主,如卧床休息、物理治疗,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可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钠、塞来昔布等;还可以针灸、按摩、热敷,但平时应多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凉后会使局部肌肉收缩痉挛而加重症状。也可以同时用甘露醇脱水治疗,减少组织与神经的水肿,亦可同时连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有明显的间歇性跛行,那么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30

2020-01-07

49239次收听

椎管狭窄的症状
椎管狭窄的症状表现为神经损害表现,有间歇性的跛行,四肢麻木无力,压迫马尾神经,可以引起大小便失禁,主要根据压迫的不同部位及压迫程度不同,有不同表现,颈椎椎管狭窄主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无力,活动受限,严重的会引起截瘫,大小便失禁及肌肉萎缩,胸椎椎管狭窄表现为胸背部疼痛,感觉减退。另外局部皮肤出现束带感,严重也可以出现下肢无力及跛行。腰椎椎管狭窄是最多见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进行发展可以出现下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及间歇性跛行,如果压迫马尾神经后,会出现会阴区麻木,大小便失禁,性功能下降等表现,椎管狭窄需要及时采取治疗,症状轻微可以保守治疗,严重的需要及时进行手术,避免引起并发症,影响正常生活。
语音时长 01:27

2019-12-06

66119次收听

椎管狭窄微创手术是怎么回事
椎管狭窄的微创手术主要是针对椎管狭窄比较轻,没有脊髓压迫,由神经根压迫的患者,通过小切口,在内窥镜的引导下,通过纤维工具到达椎体的椎间孔的位置将椎间孔扩大,减轻神经根的压迫,这种手术切除椎间盘及周围的正常组织,充分松解神经根,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椎旁的肌肉和软组织的损伤比较小,有利于维护脊柱的稳定性,可以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但是对于超过0.5厘米以上的椎管狭窄有脊髓压迫症状的。由于微创手术减压不够充分,手术的效果往往比较差,不建议采取微创手术,可以采取椎板切除减压和内固定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和方式需要根据ct和磁共振的检查结果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
语音时长 01:20

2019-12-06

56323次收听

01:35
腰椎管狭窄症微创手术后怎么护理
如果患者做腰椎管狭窄症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对肌肉的干扰比较小,患者可以在拔出引流管之后,佩戴腰围支具,早期下地活动,能够增加肠蠕动,让患者恢复饮食。同时进行营养神经的治疗,患者能够扶着助步器,早期下地,进行功能锻炼。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注意避免摔跤,避免过度活动。一般来说,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做完微创手术以后,每次活动要进行20分钟左右,每天一般进行3到4次就可以,当然根据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全身情况,来决定功能锻炼的次数非常重要。
02:16
腰椎管狭窄术后该怎么锻炼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锻炼,要注意循序渐进,要逐渐开始增加训练量,要根据医嘱及时下地活动,佩戴腰围支具,逐渐下地活动,加强功能锻炼,避免肌肉萎缩,减少下肢血栓形成,避免心脑血管意外,同时有助于神经恢复。所以腰椎管狭窄术后,在第一个月时,每天要逐渐增加功能肌肉锻炼,增加功能恢复的信心。在腰椎管狭窄术后一个多月时,回家后可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增加肌肉训练强度。同时在两三个月时,应摘掉腰围,这非常重要。锻炼腰背肌对于腰椎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容易被患者所忽视。
01:18
脊腰椎管狭窄症是什么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椎管各径线缩短,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从而导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退行性腰椎疾病,源于人体变老时,腰椎脊柱会发生退行性改变,椎间盘会发生退变,同时高度降低,腰椎小关节增生,腰椎间的韧带样结构,黄韧带等都会发生退变和增生,会造成椎管结构里面充满神经和脊髓,会发生狭窄压迫神经,从而出现临床症状。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患上脊腰椎管狭窄症,腰椎脊柱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出现临床症状。
腰椎管狭窄术后该怎么锻炼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锻炼,要注意循序渐进,要逐渐的开始增加训练的量。就是做拔完引流管之后,要根据医嘱及时的下地活动,扶着助步器,佩戴腰围支具,进行逐渐的下地活动,加强功能锻炼,有利于避免肌肉的萎缩,减少下肢血栓的形成,避免一些心脑血管事件的意外,同时有助于神经的恢复。手术三个月后,去掉腰围支具下地训练。训练和术前一样,进行主动的腰背肌的功能锻炼,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腰椎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但这个问题容易被患者忽视。
语音时长 01:51

2018-08-16

56960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