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防治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可通过预防感染、规范喂养、口腔清洁、及时就医和合理用药等方式防治。该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口腔损伤、血行感染和医源性操作等因素引起。
1、预防感染
保持新生儿生活环境清洁,定期消毒奶瓶、奶嘴等喂养用具。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哺乳前母亲需清洁双手及乳房。新生儿衣物应单独洗涤并阳光暴晒,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定植风险。
2、规范喂养
采用正确姿势喂养,避免呛奶导致乳汁反流至颌骨区域。每次喂奶后轻拍背部帮助排气,喂食器具需严格消毒。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考虑使用特制奶嘴,降低口腔黏膜机械性损伤概率。
3、口腔清洁
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温开水轻柔擦拭牙龈及口腔黏膜。出现鹅口疮等真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避免使用成人漱口水或粗糙布巾清洁,防止破坏口腔黏膜屏障。
4、及时就医
发现颌面部红肿、拒食、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儿科或口腔科。临床常用头孢呋辛酯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进行脓液引流术。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颌骨坏死等后遗症。
5、合理用药
确诊后应严格按疗程使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药物。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哺乳期母亲用药需咨询医生,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新生儿。
日常应注意观察新生儿吮吸力度和进食量变化,保持适宜室温避免受凉。提倡母乳喂养增强免疫力,哺乳期母亲需保证营养均衡。康复期可轻柔按摩患儿颌面部促进血液循环,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出现牙龈出血、面部不对称等异常表现时须立即复诊。
相关推荐
02:19
01:45
01:47
02:12
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