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脚后跟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
裂脚后跟通常由皮肤干燥、真菌感染、维生素缺乏、机械摩擦、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保湿护理、抗真菌治疗、营养补充、减少摩擦、控制血糖等方式治疗。
1、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是裂脚后跟的常见原因,多见于秋冬季节或长期处于干燥环境。皮肤角质层水分流失会导致皲裂,表现为局部脱屑、发硬、疼痛。日常需使用尿素软膏、凡士林等保湿剂厚涂,穿棉质袜子减少水分蒸发。严重时可用水杨酸软膏软化角质,但需避免过度剥脱。
2、真菌感染
足癣等真菌感染可导致脚后跟增厚皲裂,常伴瘙痒、脱皮。需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疗程需持续数周。穿透气鞋袜并定期消毒,避免共用拖鞋。若合并细菌感染出现红肿渗液,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
3、维生素缺乏
长期缺乏维生素A、E或B族维生素会影响皮肤修复功能,导致皲裂难愈。可通过增加动物肝脏、深色蔬菜、坚果等食物补充,必要时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复合维生素B片。糖尿病患者需监测维生素水平,避免盲目补充。
4、机械摩擦
长期赤脚行走、穿硬底鞋或足部受力不均会加剧脚后跟摩擦,形成深裂口。应选择足跟缓冲垫的鞋子,使用硅胶护跟套分散压力。裂口较深时可先用生理盐水清洁,再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避免强行撕扯皮屑。
5、糖尿病影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微循环障碍会导致足跟皮肤弹性下降,易形成顽固性裂口。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足部。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出现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禁止自行修剪或使用刺激性药物。
裂脚后跟患者应每日用温水泡脚10-15分钟软化角质,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秋冬季节加强保湿,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减少长时间站立行走。若裂口持续不愈、渗血化脓或伴发热,需排查糖尿病、银屑病等系统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需每季度进行足部专科检查,预防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