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鼻咽癌的简单介绍
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与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及环境致癌物暴露有关。早期可能表现为回吸涕中带血、单侧鼻塞、耳鸣或颈部无痛性肿块,晚期可能出现头痛、颅神经麻痹等症状。诊断需结合鼻咽镜、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治疗以放疗为主,可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
1、病因与高危因素
鼻咽癌的发病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血清学检测EB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遗传易感性在广东、广西等地区人群中较明显,有家族史者风险增加。长期摄入腌制食品如咸鱼含亚硝胺类致癌物,吸烟及工业粉尘暴露也是危险因素。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2-3倍,好发年龄在40-60岁。
2、典型症状表现
早期常见回吸涕中带血丝,晨起明显。肿瘤阻塞咽鼓管可引发单侧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闷胀感或听力下降。约60%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多位于上颈部,质地硬且活动度差。晚期肿瘤侵犯颅底可出现持续性头痛,若影响颅神经则引起复视、面部麻木等神经症状。
3、诊断检查方法
鼻咽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肿瘤形态并取活检,窄带成像技术能提高早期病变检出率。增强MRI是评估肿瘤范围的金标准,可清晰显示颅底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血浆EB病毒DNA检测有助于筛查和疗效监测,PET-CT用于远处转移评估。病理类型以非角化性癌为主,约占95%以上。
4、主要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核心治疗方式,调强放疗技术可精准靶向肿瘤并保护正常组织。局部晚期患者需同步使用顺铂等铂类化疗药物,远处转移者可联合吉西他滨或紫杉醇。针对EGFR靶点的尼妥珠单抗可用于复发转移患者。近年免疫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在PD-L1阳性患者中显示一定疗效。
5、预后与随访
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晚期降至50%左右。放疗后常见口干、听力下降等后遗症,需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监测。治疗后2年内每3-6个月复查鼻咽镜和EB病毒DNA,5年后改为每年随访。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放射性肺炎,保持口腔卫生减少龋齿发生。
鼻咽癌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羹、鱼肉泥等易吞咽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6-8次预防口腔黏膜炎,放疗区域皮肤避免暴晒。康复期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改善纤维化,出现张口困难时使用开口器训练。建议家属协助记录症状变化,定期陪同复查,心理支持对改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相关推荐
02:08
02:15
02:14
02:08
0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