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湿气是什么

湿气是中医理论中六淫邪气之一,指体内水液代谢失衡形成的病理产物,常表现为头身困重、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等症状。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淋雨涉水可能导致外湿侵袭。湿性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常见关节酸痛、皮肤湿疹等症状。建议避免潮湿环境,可遵医嘱使用羌活胜湿汤等方剂调理,配合艾灸足三里穴祛湿。
过量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内生湿浊。典型表现包括食欲减退、脘腹胀满,舌苔白腻。日常需减少冰饮、甜食摄入,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
先天不足或久病耗伤导致的脾虚失运,会使水湿停聚。患者多见肢体浮肿、口中黏腻,粪便不成形。建议规律进食温热易消化食物,山药、芡实等健脾食材可常备,必要时使用香砂六君丸调理。
肾阳亏虚导致水液气化无力,形成寒湿内停。典型症状有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女性可见白带清稀。冬季需注意腰腹保暖,杜仲、肉桂等温阳食材可入膳,金匮肾气丸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情志不畅引发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这类湿气多伴胁胀嗳气、情绪波动大等症状。建议保持情绪舒畅,玫瑰花、陈皮等理气食材可泡饮,逍遥散等方剂需辨证使用。
改善湿气需综合调理,每日保持适量运动促进排汗,避免久坐久卧。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交替食用茯苓粥、冬瓜汤等利湿膳食。居室保持通风除湿,夏季空调温度不宜过低。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到中医科就诊,避免自行长期服用祛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