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用药注意什么
哮喘用药需注意药物类型选择、用药时机、不良反应监测、禁忌证识别及长期管理规划。常用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抗胆碱能药物和茶碱类制剂。
1、药物类型选择
哮喘治疗以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为主。控制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如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能减轻气道炎症。缓解药物用于急性发作,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可快速扩张支气管。患者需根据医生制定的阶梯治疗方案选择药物,避免自行更换药物类别。
2、用药时机
控制药物需每日定时使用,即使无症状时也须坚持,如孟鲁司特钠片应在每晚睡前服用。缓解药物仅在出现胸闷、喘息时按需使用,24小时内使用超过4次提示病情控制不佳,需就医调整方案。运动诱发哮喘者应在活动前15分钟预防性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3、不良反应监测
长期吸入激素可能引起口腔念珠菌感染,用药后需立即漱口。茶碱缓释片过量会导致心悸、呕吐,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可能出现口干、视力模糊等抗胆碱能副作用。出现声音嘶哑或肌肉震颤等异常反应时应及时复诊。
4、禁忌证识别
对乳糖过敏者禁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严重心脏病患者慎用福莫特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禁止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孕妇使用茶碱类需严格评估风险,哺乳期应避免使用色甘酸钠。合并青光眼或前列腺增生者需谨慎选择抗胆碱能药物。
5、长期管理规划
每3-6个月需复查肺功能评估控制水平,根据ACT评分调整用药方案。季节性哮喘患者需在发作季前1个月开始预防性用药。儿童随生长发育需定期调整吸入装置和剂量。合并过敏性鼻炎或胃食管反流者需同步治疗共病。应建立药物使用日记记录症状变化和用药情况。
哮喘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夏季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适量进行游泳、太极等有氧运动可改善肺功能,但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发作。饮食宜清淡,少食海鲜等易致敏食物,肥胖者需控制体重。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并确保家属掌握吸入装置使用方法,定期参加哮喘教育课程提升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