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蛀牙是什么原因
牙齿蛀牙可能由细菌感染、饮食因素、口腔卫生不良、牙齿结构异常、唾液分泌减少等原因引起。蛀牙通常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黑点、冷热敏感、咀嚼疼痛等症状。
1、细菌感染
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等细菌会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长期腐蚀牙釉质导致蛀牙。这类细菌形成的牙菌斑会附着在牙齿表面,建议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抑菌。若已形成龋洞需及时进行充填治疗。
2、饮食因素
频繁摄入高糖食物或碳酸饮料会持续降低口腔pH值,加速牙体脱矿。特别是粘性糖果、糕点等易滞留牙齿缝隙的食物。建议控制每日糖分摄入在25克以下,进食后及时用清水漱口,适当食用奶酪、坚果等富含钙磷的食物帮助再矿化。
3、口腔卫生不良
刷牙时间不足、未使用牙线清洁邻面会导致菌斑堆积。建议每日刷牙两次,每次不少于两分钟,配合牙线清理牙缝。对于佩戴正畸托槽者,可使用冲牙器辅助清洁。定期进行超声波洁治去除牙结石,每半年接受一次口腔检查。
4、牙齿结构异常
发育不良的牙釉质或深窝沟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增加患龋风险。儿童乳磨牙和恒磨牙的窝沟可进行封闭剂预防性处理。对于已经出现的釉质缺损,可使用氟保护漆增强抗酸能力,严重者需采用复合树脂进行修复。
5、唾液分泌减少
唾液具有冲刷口腔和缓冲酸性环境的作用。干燥综合征、头颈部放疗或某些药物会导致唾液量下降。建议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夜间使用加湿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毛果芸香碱片。随身携带饮用水保持口腔湿润。
预防蛀牙需建立全面的口腔护理体系。除规范刷牙外,建议每年进行1-2次专业洁牙,使用含氟漱口水强化牙釉质。控制零食摄入频率,避免睡前饮食。儿童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就开始清洁,3岁后每季度涂氟一次。出现牙体变色、敏感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早期龋齿通过再矿化治疗即可逆转,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牙髓炎等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