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骨折了要注意些什么
小孩骨折后需注意固定伤肢、及时就医、避免移动患处、观察并发症、合理补充营养。骨折通常由外伤、骨骼发育异常或病理性因素引起,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固定伤肢
使用夹板或硬纸板临时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断端移位加重损伤。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保持伸直状态。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2、及时就医
骨折后6小时内为黄金救治期,需尽快到骨科拍摄X线片明确类型。开放性骨折需紧急清创,避免感染。医生可能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克氏针内固定等治疗方式。
3、避免移动患处
家长需限制儿童跑跳等剧烈活动,搬运时托住骨折上下关节。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肿胀。石膏固定后避免沾水,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
4、观察并发症
注意是否出现肢体麻木、苍白等神经血管损伤表现。警惕发热、石膏内异味等感染征兆。生长板损伤可能导致肢体发育畸形,需长期随访。
5、合理补充营养
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补充钙质促进骨痂形成。适量食用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搭配维生素D制剂帮助钙吸收。避免高糖饮食影响愈合。
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选择富含胶原蛋白的猪蹄汤、牛骨汤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对位情况,一般儿童骨折4-8周可达临床愈合。家长应关注患儿心理状态,通过绘本、玩具等方式缓解治疗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