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腔水泡是什么病
喉腔水泡通常指喉黏膜下积液形成的囊泡样病变,可能与急性喉炎、喉水肿、疱疹性咽峡炎、喉乳头状瘤或黏膜损伤有关。主要症状包括咽喉异物感、声音嘶哑、吞咽疼痛等,需结合喉镜检查确诊。
1、急性喉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喉黏膜充血水肿,可能形成局部水泡。患者常伴发热、犬吠样咳嗽,儿童易发生喉梗阻。治疗需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严重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2、喉水肿
过敏或炎症反应引发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形成水泡。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喉鸣音。需立即肌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3、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喉部散在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多见于儿童,伴随高热、拒食。可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局部喷涂开喉剑喷雾剂,配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4、喉乳头状瘤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喉部赘生物,表面可呈现水泡样改变。需手术切除后送病理检查,术后干扰素α-2b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复发者考虑光动力疗法。
5、黏膜损伤
烫食、胃酸反流或气管插管造成机械性损伤,形成创伤性水泡。建议禁声休息,含服西吡氯铵含片,反流患者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出现喉腔水泡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酒,保持环境湿度40%-60%。用生理盐水雾化有助于缓解症状,吞咽困难者可选择流质食物。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日常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