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病人术后护理方法
肠梗阻病人术后护理方法主要有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合理饮食调整、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
1、胃肠减压
术后需持续胃肠减压48-72小时,使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颜色和量。若引流液呈血性或突然减少,需警惕吻合口出血或导管堵塞。每2小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床头抬高30度可减少胃液反流。
2、早期活动
术后6小时开始床上翻身活动,24小时后协助床边坐起,48小时尝试行走。每日进行3次腹式呼吸训练,每次10分钟。活动时注意保护腹部伤口,避免牵拉引流管。早期活动能有效预防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
3、饮食管理
肠鸣音恢复后先试饮少量温水,无腹胀呕吐可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3天后改为半流质如粥、烂面条,1周后逐步过渡到软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少量多餐每日6-8次。术后2周内禁止进食粗纤维蔬菜和水果。
4、伤口护理
每日用碘伏消毒切口并更换敷料,观察有无红肿渗液。腹腔引流管周围皮肤用造口护肤粉保护,渗液多时及时更换透明敷贴。术后7-9天拆线,肥胖或糖尿病患者需延长2-3天。淋浴时使用防水敷料,避免盆浴。
5、病情监测
每小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有无腹痛加剧或板状腹。每日测量腹围,观察肛门排气排便情况。若出现持续发热、引流液浑浊、腹胀呕吐等症状,需警惕肠瘘或腹腔感染。术后常规使用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
术后康复期需保持适度活动量,每日步行时间逐步增加至30分钟以上,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羹促进伤口愈合,适量食用香蕉、蜂蜜预防便秘。出院后每周复诊检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3个月内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出现持续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需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