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与不稳定心绞痛区别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区别在于发作诱因、疼痛特点及病情风险。稳定型心绞痛通常由体力活动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则可能静息发作,疼痛更剧烈且持续时间长,提示冠状动脉斑块破裂风险更高。
1、发作诱因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具有可预测性,多由运动、情绪激动等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常无明确诱因,夜间或静息状态下也可能突发,与冠状动脉内斑块不稳定、血栓形成相关。
2、疼痛特征
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压迫性胸骨后疼痛,持续2-5分钟,范围固定。不稳定型心绞痛疼痛程度更重,可能放射至下颌或左臂,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部分患者伴有冷汗、恶心。
3、缓解方式
稳定型心绞痛停止活动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5分钟内可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对硝酸甘油反应差,常需重复用药或紧急医疗干预才能缓解症状。
4、心电图变化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可能出现一过性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缓解后恢复正常。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或压低更显著,可能持续存在,提示心肌缺血程度更严重。
5、预后风险
稳定型心绞痛病情相对可控,年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1%。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48小时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较高,需立即住院评估是否需血运重建治疗。
心绞痛患者应避免吸烟、控制血压血糖,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异山梨酯片等抗血小板和扩血管药物。发作频率增加或症状加重时须及时就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需绝对卧床并监测心肌酶谱变化。日常饮食需低盐低脂,运动康复应在心脏专科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