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怎么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可通过心律失常治疗、心力衰竭干预、心源性休克救治、心室壁瘤处理、血栓栓塞防治等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通常由心肌缺血坏死、炎症反应、心脏结构破坏、血液高凝状态、自主神经紊乱等原因引起。
1、心律失常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室性早搏、室颤等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晕厥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药物。严重时需进行电复律或植入心脏起搏器。
2、心力衰竭干预
心肌大面积坏死后可能导致泵功能衰竭,与心室重构有关,常见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需限制液体摄入并使用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张血管,必要时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改善心功能。
3、心源性休克救治
当心肌坏死超过40%时可引发休克,与心输出量急剧下降有关,表现为血压降低、四肢湿冷。需立即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维持循环,同时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增强心肌收缩力,并纠正酸中毒等内环境紊乱。
4、心室壁瘤处理
梗死区心肌变薄膨出形成室壁瘤,与心肌纤维化修复有关,可能引发顽固性心绞痛或血栓。超声心动图确诊后,无症状者可药物保守治疗,出现附壁血栓时使用华法林钠片抗凝,瘤体较大者需行室壁瘤切除术。
5、血栓栓塞防治
心室附壁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等并发症,与血液淤滞和高凝状态相关。急性期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后续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用药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每日监测血压心率。康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有氧运动,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恢复情况。出现胸闷加重、意识改变等异常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