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立即就医并严格遵循医嘱,注意事项主要包括避免活动、规范用药、监测症状、调整饮食及心理干预。
1、立即就医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自行移动或驾车就医。发病后120分钟内是黄金救治期,延迟治疗可能导致心肌不可逆坏死。患者应平卧休息,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荷。
2、规范用药
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抗凝药物如肝素钠注射液,以及硝酸甘油片等血管扩张剂。不可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及心电图。
3、症状监测
密切观察胸痛性质变化,若出现持续压榨性疼痛伴冷汗、恶心呕吐,或新发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出院后每日监测血压、心率,记录异常波动。
4、饮食调整
采用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3克,避免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燕麦、西蓝花等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5、心理干预
急性期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训练、心理咨询缓解压力。家属应参与康复计划,避免患者情绪剧烈波动。逐步恢复社交活动,但避免过度劳累。
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初始以缓慢步行等低强度运动为主,6-8周后逐步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7-8小时;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血压低于140/90mmHg;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避免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诱发心绞痛;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者需监测肝功能。若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等出血倾向或新发胸痛,应及时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