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病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慢性胃病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改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慢性胃病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用药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慢性胃病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选择易消化的软质食物如粥类、面条、蒸蛋等。少食多餐,每餐七分饱,减少胃酸分泌对黏膜的刺激。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卷心菜等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食物。
2、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胃酸过多者可选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胃黏膜修复推荐铝碳酸镁咀嚼片。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疗程,避免自行停药。
3、中医调理
脾胃虚弱型可用香砂六君丸,肝胃不和型适用柴胡疏肝散,寒热错杂型推荐半夏泻心汤。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中药调理需辨证施治,连续治疗2-3个月可见效。
4、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餐后1小时内不宜平卧,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保持情绪稳定,焦虑抑郁可能通过脑肠轴加重症状。建议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
5、定期复查
胃镜复查间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定为6-12个月,监测是否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每3个月检查肾功能和血红蛋白。出现呕血、黑便、体重骤降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
慢性胃病患者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食物耐受情况,冬季注意胃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促进黏膜修复,但需与抑酸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建议参加患者教育课程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家属应协助营造轻松就餐环境。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报警症状,应及时至消化内科进行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