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活动性肝硬化
活动性肝硬化是指肝脏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持续性炎症和纤维化进展的病理阶段,通常伴随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主要特征包括肝细胞坏死、假小叶形成、胶原沉积等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为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等。
1、病理特征
活动性肝硬化的核心病理改变是肝细胞广泛坏死与再生结节形成。显微镜下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间隔将肝组织分割为假小叶,同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这种持续性损伤会导致肝窦毛细血管化,加重门静脉血流阻力。病理进展程度可通过METAVIR评分系统评估,F4期即代表肝硬化阶段。
2、病因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活动性肝硬化最常见病因,长期病毒复制会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酒精性肝病通过乙醇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肝细胞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则因脂质过氧化反应诱发炎症。其他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这些疾病均通过不同途径激活肝星状细胞,促进胶原沉积。
3、临床表现
代偿期可能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失代偿期会出现门静脉高压三联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功能亢进和腹水。肝功能减退导致黄疸、肝掌、蜘蛛痣等体征。严重时可并发肝性脑病,出现意识障碍和扑翼样震颤。实验室检查常见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合成功能障碍。
4、诊断标准
肝脏弹性成像检测硬度值超过12.5kPa提示肝硬化。超声检查显示肝脏表面结节状改变和门静脉增宽。肝活检是金标准,可明确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用于评估预后。需注意与特发性门静脉高压、布加综合征等疾病鉴别。
5、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是关键,如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肝病毒复制。抗纤维化可用复方鳖甲软肝片延缓进展。门静脉高压可选用普萘洛尔片预防出血。肝移植是终末期唯一有效手段。营养支持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
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酒,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建议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肝癌。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可改善代谢,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食管静脉破裂。出现呕血、意识改变等急症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有助于病情控制。
相关推荐
02:57
02:09
02:57
02:41
03:10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常见肝硬化有哪些肝硬化
- 2 常见肝硬化有哪些肝硬化?
- 3 什么是肝硬化?
- 4 肝硬化应该注意什么
- 5 肝硬化是怎样造成的
- 6 肝硬化是如何引起的
- 7 肝硬化是怎么引起
- 8 肝硬化怎么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