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病人肺部感染怎么治疗
长期卧床病人肺部感染可通过抗感染治疗、体位引流、氧疗、营养支持和物理治疗等方式干预。肺部感染多由细菌、真菌或误吸等因素引起,需结合病原学检查制定个体化方案。
1、抗感染治疗
根据痰培养或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细菌感染常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胶囊。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二重感染。
2、体位引流
每2小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采用头低足高体位利用重力引流。对痰液黏稠者可配合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有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
3、氧疗支持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呼吸衰竭需无创通气。氧疗期间观察呼吸频率和意识变化,避免氧中毒。
4、营养干预
通过肠内营养混悬液或静脉营养补充优质蛋白,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25kcal/kg。营养不良会延缓肺组织修复,需定期监测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
5、物理疗法
使用振动排痰机辅助气道清洁,配合呼吸训练器锻炼膈肌功能。对于痰栓阻塞者可考虑支气管镜吸痰,但操作需严格无菌。
护理期间保持病房温度22-24℃、湿度50%-60%,每日开窗通风2次。协助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和四肢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痰液性状变化,若出现咯血或意识改变需立即通知医生。康复期可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