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以运动吗
骨质疏松患者通常可以运动,但需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运动有助于增强骨密度,但需避免高强度冲击性运动。
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运动时,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等较为安全,可刺激骨骼生长并改善平衡能力。水中运动因浮力作用可减少关节负担,适合中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抗阻力训练如弹力带练习能增强肌肉力量,间接保护骨骼,但需避免负重过大的器械训练。太极拳等柔韧性运动有助于提升协调性,降低跌倒风险,但需注意动作幅度避免突然扭转。运动前应咨询医生评估骨折风险,必要时完善骨密度检查,运动中穿戴护具并选择平整场地。
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或严重骨量减少的患者,应暂停跑跳、球类等高冲击运动。存在多发性骨折史或严重关节病变者需谨慎选择运动类型,可考虑康复医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训练方案。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需注意运动后可能出现的肌肉酸痛,及时调整强度。运动过程中出现骨痛加剧或关节肿胀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骨质疏松患者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初期每次15-20分钟,每周3-4次为宜,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补充含钙食物如乳制品、深绿色蔬菜,避免吸烟饮酒。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需按时复查,日常注意防滑防跌倒措施,卧室及浴室安装扶手,选择防滑鞋具。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变矮应及时就诊,必要时进行脊柱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