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少尿的处理方法
新生儿少尿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水分、监测尿量、排查病理因素、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新生儿少尿可能与喂养不足、脱水、泌尿系统异常、肾功能不全、先天性畸形等原因有关。
1、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需按需哺乳,确保每日哺乳次数达到8-12次。配方奶喂养需严格按比例冲调,避免过浓或过稀。喂养不足是生理性少尿的常见原因,家长应记录每次喂养量及时间,观察新生儿吸吮力及吞咽情况。若新生儿出现拒奶或嗜睡,需警惕摄入不足。
2、补充水分
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增加5%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的摄入,每次5-10毫升。环境温度过高、发热或腹泻时,水分丢失增加可能导致少尿。家长需观察新生儿皮肤弹性、前囟凹陷程度及口腔黏膜湿润度,出现脱水征象时需及时补液。
3、监测尿量
正常新生儿每日尿量应超过1-2毫升/公斤/小时。家长可通过称量尿布重量记录24小时尿量,尿布增重不足15克/小时需警惕。同时观察尿液颜色,深黄色或砖红色尿液可能提示浓缩尿或血尿。记录排尿频率有助于区分暂时性尿量减少与病理性少尿。
4、排查病理因素
先天性肾积水、尿道瓣膜等泌尿系统畸形可能导致排尿障碍,表现为尿流细弱或间断排尿。新生儿败血症、窒息史等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伴随肌酐升高及水肿。家长需注意是否合并呕吐、腹胀、皮肤花纹等危重症状,此类情况需紧急就医。
5、就医评估
若少尿持续超过12小时或尿量少于0.5毫升/公斤/小时,需立即就诊儿科或新生儿科。医生可能进行尿常规、血电解质、肾脏超声等检查。对于肾前性少尿可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肾性少尿需限制液体量并使用呋塞米注射液,梗阻性少尿可能需留置导尿管或手术治疗。
家长应保持新生儿会阴清洁,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擦拭。每日进行腹部触诊检查膀胱充盈度,注意体温及精神状态变化。哺乳期母亲需保证自身水分摄入,避免高盐饮食。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建议使用专用尿布以便精确监测尿量,发现异常及时联系新生儿随访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