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晕上有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哺乳期乳晕上的小疙瘩可能是蒙氏结节,通常由乳腺导管开口处的皮脂腺增生引起,也可能与乳汁淤积、毛囊炎、湿疹或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蒙氏结节
哺乳期乳晕出现的小疙瘩最常见为蒙氏结节,属于生理性改变。蒙氏结节是乳晕周围皮脂腺的增生性表现,呈白色或淡黄色颗粒状突起,直径约1-2毫米,无痛痒感。妊娠期受激素影响会增大,哺乳期因泌乳需求可能更明显。无须特殊处理,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
2、乳汁淤积
哺乳不当可能导致乳晕区乳腺导管堵塞,形成乳汁淤积性硬结。表现为局部红肿、触痛明显的疙瘩,可能伴随发热。需通过热敷、调整哺乳姿势或手法排乳缓解,若继发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3、毛囊炎
乳晕毛囊因细菌感染发炎时会形成红色丘疹,顶端可能有脓点,伴疼痛感。常见于出汗过多或清洁不足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避免挤压。哺乳前需清洁药物残留。
4、湿疹
过敏或皮肤屏障受损可能导致乳晕湿疹,表现为密集小丘疹伴渗出、脱屑。需避免抓挠,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片。哺乳期用药需医生评估安全性。
5、真菌感染
念珠菌感染可能引起乳晕边缘环状红斑伴丘疹,瘙痒明显。常见于潮湿环境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可涂抹克霉唑乳膏,同时治疗婴儿口腔鹅口疮以防交叉感染。
哺乳期发现乳晕小疙瘩应避免自行挑破或使用偏方。每日用温水清洁后涂抹羊脂膏保护皮肤,选择透气纯棉哺乳内衣。观察是否伴随发热、化脓等症状,若疙瘩持续增大或疼痛加剧,需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哺乳前后注意手部卫生,调整婴儿衔乳姿势以减少局部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