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肾衰竭怎么治疗

61264次浏览

很多慢性肾衰竭患者都不知道怎么治疗自己的病情,大家在担心的时候都在找寻适合自身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方案,其实在面对慢性肾衰竭病情的时候,有很多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下慢性肾衰竭怎么治疗的方法都有哪些?

一饮食治疗

1.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0.6克/公斤体重?天、富含维生素饮食,如鸡蛋、牛奶和瘦肉等优质蛋白质。病人必须摄入足量热卡,一般为30~35千卡/公斤体重?天。必要时主食可采用去植物蛋白的麦淀粉。

2.低蛋白饮食加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治疗,应用α-酮酸治疗时注意复查血钙浓度,高钙血症时慎用。在无严重高血压及明显水肿、尿量>1000ml/天者,食盐2~4克/天。

二药物治疗

CRF药物治疗的目的包括:①缓解CRF症状,减轻或消除病人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②延缓CRF病程的进展,防止其进行性加重;③防治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都有哪些的讲解就给患者介绍到这了,希望慢性肾衰竭患者要了解自己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做好针对性的治疗,在选择慢性肾衰竭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比较专业的医院。

相关推荐

01:55
肾衰竭有哪些表现
肾衰竭的表现多种多样。急性肾衰竭的人群,容易出现尿量改变、恶心,吃不下东西、异味,甚至出现心衰的改变。慢性肾衰竭的人群一方面可以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病密切相关的临床表现,慢性肾衰竭还容易出现肾衰竭的一些并发症,比方说肾性贫血,会出现面色不好、疲乏、无力、活动以后心慌;代谢性酸中毒,会出现恶心吃不下东西、口中异味会比较明显;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出现钙磷代谢紊乱、皮肤瘙痒、骨痛这些症状。
肾衰竭能治愈吗
肾衰竭一般是不能治愈的。肾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肾衰竭,首先急性肾衰竭是指短时间内出现的肾脏功能衰竭,不能及时地将水、各种电解质及毒素排出体外。一般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后,急性肾衰竭可以缓解甚至治愈。而慢性肾衰竭,一般是通过药物治疗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慢性肾衰可以得到控制,但是基本上不能够治愈。患者一旦确诊为肾衰竭,一定要积极的配合医生做治疗,这样才能够控制住病情的发展,避免发展为尿毒症。
语音时长 01:06

2021-05-11

104894次收听

造成急性肾衰竭原因
造成急性肾衰竭原因可能有血容量不足、毒素、尿路梗阻。
慢性肾衰竭三餐食谱
饮食向来是疾病治疗中关键的一部分,而传统中医中,更是注重饮食对身体和疾病的调节,对于肾衰竭病人来说,其由于身体代谢系统出现问题,在饮食中需要注意所吃的东西不在不给肾脏制造过多压力的同时也要足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
什么原因导致肾衰竭
肾衰竭会给患者的身体以及生活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很多人都想了解一些关于肾衰竭的原因的相关知识,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和护理的措施,那么,什么原因导致肾衰竭?下面进行介绍。
有关于肾衰竭用药
肾衰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肾脏疾病,在得上此病的时候,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家就要尽快的治疗,切勿拖延时间,造成病情恶化,对于很多人来说,药物的使用都是有一定的原则的,就像说明书会有注意事项一样,那么肾衰竭用药注意什么呢?
肾衰竭疾病怎么预防的好
如何科学的预防急性肾衰竭疾病?许多种疾病的预防环节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许多人却不把疾病的预防工作当回事。如今急性肾衰竭疾病患者的数量已经是让人谈之色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急性肾衰竭疾病的预防方法是什么。1)进行饮食定量。每天摄入的糖水化合物至少要求在100克左右,而蛋白质会受到一定的限
慢性肾衰竭的早期症状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病,疾病持续进展,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并发机体多种代谢紊乱及酸碱失衡,引起全身各脏器受影响的疾病。慢性肾衰竭是慢性肾脏病的延续状态,也是肾脏疾病的终末期。在慢性肾衰竭早期,患者可仅表现为原有肾脏疾病表现,如:下肢或颜面部水肿,全身性水肿,尿量减少,肉眼血尿,泡沫尿,高血压,而无慢性肾衰竭的典型临床表现,所以常被人们忽视,需要定期复查肾功能才能明确。随着肾功能衰竭逐步加重,可首先出现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不典型临床表现,后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毒素于体内蓄积,影响胃肠道功能,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最终疾病进展至尿毒症期,可有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容量蓄积,全身各系统受损等临床表现。
语音时长 01:56

2020-02-12

56796次收听

肾衰竭的原因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晚期的最终结局,凡是能够引起肾单位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均能够引起慢性肾衰竭。当正常的肾单位数量减少以后,残存的肾单位形态和功能上,就会出现代偿性的变化,在代偿的早期可以弥补肾单位减少带来的肾功能减退,以便维持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如果持续代偿,代偿就会过度,那么残存的肾单位可进一步的损害,肾功能进行性的减退。如果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正常的25%,即使解除原发病的因素,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尿毒症。当然目前关于肾衰竭是如何引起的,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现有的一些研究认为,决定肾脏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肾小管间质性的损害,蛋白尿在肾小管间质的损害中的作用,也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蛋白尿可以作为一个非常的重要因素,同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因此在慢性肾病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降低尿蛋白。
语音时长 01:40

2019-12-10

53395次收听

肾衰竭早期是什么症状
肾衰竭的早期症状通常说急性肾衰竭多见于危重的患者,早期症状被重病所掩盖而不被觉察,同时因急性肾衰竭发展迅速,几乎没有早期的临床表现一发病就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同时伴有离子水平酸碱平衡等内环境的紊乱,血压、心肺等一系列的表现,在慢性肾衰竭中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将肾衰竭分为五期,由于肾脏强大的代偿能力在肾衰竭的早期也就是我们说的CKD一到三期,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仅表现为乏力、腰酸、食物减退、夜尿增多等症状,到CKD3b期时上述症状会加重,到了五期的时候可以出现心衰严重的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等。总结一下在急性肾损伤时一经发现,就出现了无尿、血尿酸周、血肌酐升高的表现,在慢性肾衰竭中可有乏力、腰酸等不典型的早期症状。
语音时长 01:29

2019-10-15

55548次收听

02:09
肾衰竭的早期症状
肾衰竭的早期症状通常说急性肾衰竭多见于危重的患者。早期症状被重病所掩盖而不被觉察,几乎没有早期的临床表现一发病就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同时伴有离子水平酸碱平衡等内环境的紊乱,血压、心肺等一系列的表现,在慢性肾衰竭中根据肾小球滤过滤,将肾衰竭分为五期,由于肾脏强大的代偿能力在肾衰竭的早期也就是我们说的CKD一到三期,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仅表现为乏力、腰酸、食物减退、夜尿增多等症状,到CKD3b期时上述症状会加重,到了五期的时候可以出现心衰严重的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等。
02:23
肾衰竭能活多久
急性肾衰竭的死亡率特别是合并有多功能脏器衰竭的,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慢性肾衰竭的患者根据病因不同,生存的时间也有差别,一般病因是慢性肾炎的多囊肾的肾脏原发病的疾病,这种的生存期是比较长的,经过几轮的冲击治疗没有效果,开始进入透析的患者存活数十年。当出现肾脏的问题时,他的生存率有限,一般在发现高血压、糖尿病五到十年会出现肾功能的损伤,血压和血糖控制不好的,很快就进入了透析治疗,一般透析治疗五年的生存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谈起肾衰竭的存活率,要根据急性和慢性是有差别的,急性病因相对重起病快死亡时间数日到数月,慢性的根据原发病的治疗情况来估计预后。
02:23
肾衰竭的症状
肾衰竭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患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会出现少尿或无尿,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合并心力衰竭、血压升高等症状,病情会急速的发展。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症状,在CKD一到五期的时候,会出现腰酸乏力、夜尿增多、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进一步加重。在CKD五期的时候会出现全身的器官受损,具体症状为尿量的急剧减少、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严重的会出现积液、浮肿、电解质紊乱、严重的血钾升高、严重的酸中毒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会有生命危险。常见的治疗方法为肾脏的替代治疗和透析治疗。
04:27
如何早期发现肾衰竭
肾衰竭的症状比较隐匿,早期不太容易发现,要经常体检。早期要查尿常规,如果尿常规里有问题,如有蛋白尿、血尿,就要重视,做到早期发现。要注意原发病的防治,糖尿病是导致肾衰竭原因,痛风可以引起痛风肾,肥胖可以引起肥胖相关性肾脏病。如果不管它,最后就会导致肾脏不可逆的损伤,最后会导致终末期肾脏病,即尿毒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老年人肾脏非常脆弱,包括感冒、用药,就会引起肾脏损伤。所以老年人在感冒、感染的时候,一定要查尿和肾功能,要做到定期去体检。如果体检有问题,要及时的干预。要重视生活方式,不良习惯对肾脏造成的伤害。肾脏就是要不伤害它,要保护它,才能做到早期防治肾脏病。
肾衰竭如何分期
肾衰竭按分期把慢性肾脏病分为1到5期,第3期开始病人就进入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阶段。慢性肾脏病分期按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通常肾小球滤过率大于90毫升每分钟是1期,这时病人肾功能基本正常;2期是肾小球滤过率在90到60毫升每分钟之间,这时病人出现轻度的肾功能损害,临床上没有明显的表现;3期是病人肾小球滤过率在60到30之间,以45分界又分为3A期和3B期,这时病人就可能会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比如贫血、钙磷代谢的紊乱。慢性肾脏病4期是肾小球滤过率在29到15之间,这时病人的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就更加明显,比如贫血更加加重,出现明显的高血压。5期就是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毫升每分钟,也是尿毒症期,这时病人通常就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替代治疗。
语音时长 01:45

2018-09-21

58567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