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上有白色米粒状怎么办
扁桃体上有白色米粒状物质可能由扁桃体结石、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念珠菌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漱口清洁、抗生素治疗、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扁桃体结石
扁桃体隐窝内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渣钙化形成,表现为白色颗粒伴口臭。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医用镊子取出,避免用力刮擦导致出血。
2、化脓性扁桃体炎
链球菌感染导致扁桃体化脓,形成白色脓性分泌物,伴随咽痛发热。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退热。
3、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咽部疱疹破溃后形成白点,伴高热拒食。可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
4、念珠菌感染
免疫力低下者口腔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形成乳酪样白膜。需用制霉菌素含漱液或氟康唑胶囊抗真菌治疗,同时改善免疫功能。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感染导致扁桃体渗出性病变,出现白膜伴淋巴结肿大。需静滴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严重者短期使用泼尼松片控制炎症。
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温盐水漱口3-4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持续发热、吞咽困难或白膜扩散时及时就医,儿童患者家长应注意观察进食量和精神状态。术后患者应进食流质食物1-2周,定期复查避免创面感染。免疫力低下者需加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