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应该注意什么
心肌梗死患者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规范用药、调整生活方式、监测症状及定期复查。心肌梗死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心肌梗死的重要诱因。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钙片、降糖药如盐酸二甲双胍片等。吸烟者须立即戒烟,避免被动吸烟。超重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逐步减重。
2、规范用药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可预防血栓形成,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能减轻心脏负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患者须严格遵循用药时间和剂量,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若出现牙龈出血、头晕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
3、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需低盐低脂,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增加燕麦、深海鱼、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运动宜选择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活动,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避免突然剧烈运动或寒冷环境锻炼。
4、监测症状
警惕新发或加重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能向左肩、下颌放射。伴随冷汗、恶心、濒死感时需立即呼叫急救。日常记录心率、血压变化,若静息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或血压波动大于20mmHg应就诊。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
5、定期复查
出院后1个月需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每3-6个月检查血脂四项、心肌酶谱等指标。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时间由医生根据病情确定。康复期可参加心脏康复计划,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心肌梗死患者需长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或兴奋。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好急救联系方式。恢复期可进行舒缓的呼吸训练和肢体活动,如腹式呼吸、握力球锻炼等。外出时避免前往高原、密闭空间等缺氧环境,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防寒。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提示可能存在心力衰竭,须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