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警惕!肝癌的症状

25351次浏览

对于肝癌,在此,我们提醒广大朋友:要引起重视,尤其是不能忽略早期疾病信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以免延误时间,并发其他更严重的疾病。

肝癌有什么症状呢?早期肝癌症状一般不容易被人们发现,通常在中晚期肝癌患者才能找到明显的肝癌症状。以下是对肝癌患者的常见症状介绍:

消化道症状

常表现为食欲减退,饭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腹泻。按胃肠炎治疗效果不明显或不能根治,并有肝区闷痛,逐渐消瘦。

肝区疼痛

曾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病情稳定多年,没有发冷发热,而突发肝区闷痛或剧痛。 疼痛多位于右肋部或剑突下,初起多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刺痛。疼痛可时轻时重或一段时间内自行缓解,甚或消失。疼痛多以夜间明显。

出血倾向

如牙龈、鼻子出血及脾下出现淤斑等,也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致水肿、腹水、腹胀等。

发热

肝癌所致发热一般在37.5摄氏度—38摄氏度左右,偶可达38摄氏度以上,午后发热较常见,发热多因肿瘤坏死或其代谢产物引起。

全身症状

全身关节酸痛,尤以腰背部为最明显。

远离致癌物

不吃发霉的、糊了的食物,这类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素等物质是致癌物。经常吃发霉的食物极容易引发肝癌。

戒酒

酒在人体内需经肝脏这个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来解毒。在这一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对人体的毒性极大,可导致细胞的损伤、肝细胞内脂肪沉积、肝细胞炎性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最终可导致肝硬化,一部分肝硬化会转变为肝癌。

定期体检

患慢性乙肝或丙肝的患者比正常人患肝癌的几率高10-30倍。如果肝炎好了,但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害并没有消失,也就是说癌变的基础还是存在的,所以应定期检查,对35岁以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慢性肝炎、肝硬化5年以上,直系亲属三代中肝癌家族史的人每半年检测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最有效方法。

积极锻炼,增强免疫力

肝癌的发生亦与机体的免疫有关。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细胞可能形成癌细胞,但人体的免疫系统有清除这些细胞的能力,使人体不发生癌症。当人体免疫力减弱时,就容易发生癌变。积极锻炼、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也是防止肝癌发生的重要方面。乙型肝炎病人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情绪,这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

以上讲的肝癌的症状,当发现这些症状时,治疗肝癌将会更加困难,所以建议肝癌患者还是做到常检查身体,早期发现,早治疗。如果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我们的的在线专家或者打电话进行咨询。

相关推荐

02:13
肝恶性肿瘤有什么症状
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恶性肿瘤和继发性恶性肿瘤。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中,临床最为多见的就是肝细胞癌和胆管上皮细胞癌。继发性的肝脏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结肠癌,尤其是大肠癌。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比如肺癌,也可能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肝的转移。不管是原发性的恶性肿瘤,还有继发性的恶性肿瘤,有共同的特点,随着肿瘤的快速增长,对周围肝组织的压迫,就会牵拉肝上的被膜,会出现疼痛、肝区的胀痛。另外可能还会出现黄疸,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
02:33
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好吗
肝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终末期。介入往往用在哪些病人上呢?第一主要是用在中期肝癌,也就是肿瘤多个的,另外肿瘤直径都大于5厘米,如果到了晚期,这个病人已经转移到肺里面了、转移到骨头上了、转移到腹膜后淋巴结这种情况下,介入就不要做了,绝对的晚期肝癌是不要进行介入治疗的。那么介入如果联合了放射治疗,会提高疗效,特别是对门静脉有癌栓的病人。另外现在发现中期肝癌介入+靶向药+免疫药,效果会更好。因此,介入治疗主要针对中期肝癌,联合的效果会更好。
03:11
肝癌服用仑伐替尼出现腹泻怎么办?
吃了仑伐替尼以后大约30%到40%的病人会出现腹泻这个症状,出现腹泻如何处理呢?第一,出现了腹泻我们要吃止泻药,如果出现了一级的腹泻,仑伐替尼可以不停,如果二级的腹泻,就是4—6次以后,这个时候仑伐替尼应该暂停,同时吃洛哌丁胺,如果三级、四级的拉肚子,就要把仑伐替尼停掉,另外输液补液,如果二级、三级这种腹泻,发生前已经开始用了好几周的仑伐替尼的患者,腹泻的环节以后不需要调整仑伐替尼的剂量,继续维持原有的剂量。同时吃食物的时候要少食多餐,要多吃香蕉、米饭、苹果酱以及面包,并且避免吃高纤维的,高纤维指这种长纤维的,像蔬菜、菠菜、白菜等等,另外适当的多喝水、多喝盐水。
治疗肝癌腹痛的3味吃什么
肝癌可影响患者消化功能,由于癌肿刺激还出现腹痛、腹胀、伴呕吐、纳呆等症,严重影响患者情绪和治疗,不妨为患者精心制作美味食疗,缓急止痛,促进食欲。如三香鸡血汤、桃仁米粥、香薷白茅根饮。
肝癌治疗之手术治疗法介绍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肝癌的治疗方法也是在不断革新。手术治疗也是肝癌的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效之快是药物治疗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这里我们就肝癌的治疗中手术治疗法做个简单的介绍。肝癌手术对早期肝癌的治疗效果很好,资料显示,早期小肝癌手术切除疗效最好,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6.3%。大肝癌近年来切除生存
原发性肝癌放疗的5大适应症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基本手段之一,早期由于放疗效果较差,且对肝脏损伤较大,因此较少应用在肝癌的治疗。随着放疗技术逐渐成熟,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肝癌介入治疗一般做几次
肝癌介入治疗一般在五次左右,间隔时间一般在三到四周做一次肝癌的介入治疗。肝癌的介入治疗主要指的是肝癌的血管介入治疗,一般治疗次数是根据每个病人不同选择治疗次数和间隔时间。当然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评估患者对介入治疗耐受性、适应性以及对药物治疗疗效评估是有效、是维持、还是恶化、要进行评判,来决定下一步药物治疗以及和治疗方案药物的选择。常见患者对阿霉素所致的心脏毒性反应不能耐受,对丝裂霉素的过敏反应或者紫杉醇严重的休克反应不能耐受,有时需要调整或者病人本身对化疗药物的心肺肝肾耐受能力,尤其是肾功能或肝功能损伤引起反应很重,不能持续性地进行介入治疗。肝癌介入治疗相对来毒性小有一定的疗效,虽然不是根治性的,但是是姑息性的,需严格把握适应症,是针对肝癌晚期,不是针对肝癌早期的,而且是一种辅助性治疗。其肝癌介入治疗可以尝试使用射频治疗,射频治疗一般来是一次性的,当然射频治疗在一个月到三周左右可以尝试再补充介入治疗、介入的射频治疗。
语音时长 01:40

2020-03-05

58370次收听

早期肝癌手术后生存率是多少
早期肝癌手术后十年存活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五年存活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且复发转移以后再手术的五年存活率也非常高。早期肝癌的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当然这主要指的是早期肝癌的存活率,另外肝癌早期存活率还分手术方式,比如采取根治性切除还是采取的肝移植。目前,肝移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存活率往往更长,但肝癌的早期手术存活率与患者自身条件以及手术的技术条件密切相关,也与肝癌的致病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酗酒引起肝癌治疗效果要优于肝炎病毒引起肝癌的治疗效果,而肝炎病毒即便在做了肝切除或肝移植术后的复发的概率要远远大于酗酒引起的肝癌手术。
语音时长 02:03

2020-03-05

59614次收听

02:38
肝癌放疗有副作用吗
肝癌的放疗当然有很大的副作用,但是随着放疗技术的提高,现在提倡的精准放疗、靶向放疗以及粒放疗有效地降低了放疗对全身的影响。现在采取分割的方式或者植入的方式进行精准的局部的定位的放疗,全身的并发症明显地降低,包括骨髓的抑制、红细胞、白细胞抑制,放疗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的症状、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的症状都极大地降低。但是局部的反应目前还是比较严重的,包括皮肤的灼伤,周围脏器的穿孔、粘连。
01:32
肝癌超声能看出来吗
超声能否看出肝癌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肝癌的诊断超声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已达到90%以上。超声对原发性肝癌的检查首先的目的在于早发现、早诊断,以期达到早期治疗。一般认为超声对较大的病变,也就是临床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是肯定的,但对于小的病变,如小于1厘米的病变,明确诊断存在困难,且存在漏诊的可能。目前三维超声和超声造影为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高了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
肝癌晚期说胡话有幻觉是什么原因
肝癌晚期患者说胡话有幻觉考虑可能是出现了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建议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
语音时长 01:46

2018-09-21

62549次收听

肝癌的症状有哪些
早期的肝癌没有明显的表现,大多数都是在体检时发现,如甲胎蛋白升高,做超声才会发现肝脏有肿瘤。晚期的肝癌会感到肝区有疼痛,疼痛非常剧烈,肝功能不好的患者会出现黄疸。肿瘤太大肚子上会有肿块,有些会出现伴癌综合征,如红细胞增多症。
语音时长 02:13

2018-09-21

66005次收听

肝癌该如何预防
肝癌要针对致病因素进行预防,定期检查进行抗病毒治疗,戒酒,适当做一些保肝的处理。根据人群不同,做的内容也不太一样。对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者,长期饮酒的患者,要戒酒。针对普通人群,正常饮食,少喝酒,避免吸烟等。
语音时长 01:40

2018-09-21

58876次收听

肝癌放疗和化疗的区别
放疗和化疗是治疗肝癌的有效医疗手段。虽然放疗和化疗经常被一块提起,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首先两者使用的手段不同,放疗是使用放射性射线照射肿瘤细胞起到治疗的作用,化疗是使用化学药品有针对性的杀死癌细胞。其次两者的适用部位也有所不同,放疗更有针对性和局部性,化疗是整体治疗。
甲胎蛋白升高都与肝癌有关吗
甲种胎儿球蛋白(简称:甲胎蛋白,英文缩写:AFP)是由胎儿肝细胞合成、在胎儿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一般在妊娠后开始上升,胎龄16~20周时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胎儿娩出后1~5周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