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体内湿气重的表现症状吃什么药好

60372次浏览

体内湿气重可能表现为头身困重、舌苔厚腻、食欲不振等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水、二妙丸、五苓片、香砂六君丸等药物。湿气重可能与饮食不当、环境潮湿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配合饮食调理。

一、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等组成,具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减退、大便溏稀等症状。该药能改善脾胃运化功能,缓解因湿气停滞导致的腹胀、肢体乏力。使用时应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孕妇及糖尿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二、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含有广藿香、紫苏叶等成分,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常用于外感风寒或暑湿引起的恶心呕吐、脘腹胀痛。其芳香化湿作用能缓解湿浊内阻引起的头重如裹、胸闷等症状。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酒精过敏者慎用。

三、二妙丸

二妙丸以苍术、黄柏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足膝红肿、小便黄赤等症状。该药通过燥湿清热改善湿与热结合引起的皮肤湿疹、女性带下异常等问题。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可能出现口干等副作用时应咨询医生。

四、五苓片

五苓片由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材组成,能温阳化气、利湿行水,针对水湿内停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效果显著。其利尿作用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缓解肢体浮肿和头晕目眩。服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肾功能不全者应调整剂量。

五、香砂六君丸

香砂六君丸含木香、砂仁等成分,具有健脾和胃、祛湿消胀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兼湿气阻滞引起的嗳气食少、大便黏滞。该药通过行气化湿改善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患者可配合饮食调理使用。服药后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

除药物治疗外,湿气重人群应避免久居潮湿环境,饮食上减少肥甘厚味摄入,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每天保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慢跑等促进排汗除湿,注意保暖避免外湿侵袭。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关节肿痛等表现,需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推荐

身上湿气重的症状(图片)
身上湿气重可能出现乏力、头身困重、食欲减退、大便黏腻、舌苔厚腻等症状。湿气重可能与环境潮湿、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肝胆湿热、肾阳不足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排汗、中药调理、穴位按摩、拔罐刮痧等方式改善。
下身湿气重吃什么药好
下双眼皮可能由遗传因素、年龄增长、眼部疲劳、过敏反应、眼部外伤等原因引起。下双眼皮通常表现为下眼睑皮肤松弛、肿胀或褶皱加深,可通过冷敷、调整作息、抗过敏治疗、手术矫正等方式改善。
经常洗澡会湿气重吗
经常洗澡一般不会导致湿气重,但洗澡方式不当可能增加湿气入侵的风险。湿气重通常与外界环境潮湿、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
湿气重大便是什么样
湿气重大便通常表现为大便黏腻、不成形、容易粘马桶,可能伴有排便不尽感或肛门坠胀。湿气重可能与饮食不当、脾胃虚弱、环境潮湿等因素有关,常见于中医辨证中的脾虚湿盛证。
湿气能不能根除
湿气不能根除。首先湿是指体内水液运行过程中受到阻滞,水液运行受阻不能正常运行,就储存在皮下,储存在体内没有排出体外,既然是一个代谢产物,是每天可以清除,但每天都会产生,所以可长期吃一些食物去除湿气,如薏仁米,红豆煮粥,或加强运动也可祛湿。还有一种更难是痰湿体质,不可能去除干净,因为本身是这种体质,每天会产生大量痰湿,即使是通过食疗甚至用药物也只是维持了一个相对平衡状态,而并不能能将永久完全清除干净。对不喜欢运动的且又喜欢喝大量碳酸饮料,体内湿气非常多,也容易得代谢性疾病。
语音时长 01:54

2021-12-30

70220次收听

去湿气的中药可不可以减肥
去湿气的中药对减肥有帮助作用,但是单纯的去湿气的中药,难以减肥。人体会肥胖,不外乎两条,也就是一条摄入和消耗的平衡,摄入多,消耗少,人体就会长胖。去湿气的药物对排出人体的垃圾是有作用的,但是去湿气的药也会增加食欲,摄取更多,单纯的去湿气的药并不能减肥,一定是动态的平衡,摄入少消耗多才能减肥下去。要想减肥,除了祛湿以外,还有增加人体的消化,增加人体的阳气,消耗更多,也就是温阳的药物,温补脾肾之阳的药物,其次就是抑制食欲的药物,这些配合在一起同时配合祛湿,才能够减肥。
语音时长 01:14

2021-12-30

83513次收听

胖是不是湿气重的原因
湿气重是可能引起肥胖的,但是肥胖并不一定都是由湿气重引起。从中医角度讲,肥胖的发生主要与脾的功能相关,与肾虚关系密切,与心肺的功能失调以及肝失疏泄也有关系。所以肥胖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病因引起,并不是单一的湿气可以解释。通常来说,肥胖的人群多伴有脾肾气虚,或兼有心肺气虚,同时可能伴有胃热、痰湿、气郁、淤血、水湿等相兼为病。所以肥胖不能靠单一的去湿气来解决,需要在补虚的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因,采取清热,除湿,行气活血等治疗方法。痰湿型肥胖的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形体肥胖,喜欢吃肥甘厚腻的食物,或者喜好喝酒、身体沉重、肢体困倦,可能还会伴有头晕、胸闷、腹胀、大便黏滞不爽。而痰湿型肥胖的患者,如果服用去湿气的中药,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疗效也是有限的。
语音时长 01:43

2021-12-30

72006次收听

体内湿热重有哪些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脘腹胀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苦口粘、口渴但是喝水不多、大便黏腻不少、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出现身热不扬、汗出热势不减,或者见到面目发黄、颜色鲜黄鲜明,或者皮肤瘙痒等等。湿邪侵袭人体,主要表现包括头身困重、倦怠、嗜睡、肢体关节肌肉酸痛、皮肤湿疹、瘙痒、胸闷、腹胀、口中粘腻、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混浊、女性还可以见到白带的增多和粘稠等等。热邪侵袭人体主要表现包括心烦多汗、怕热、口渴、面红、目赤、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甚至鼻出血,皮肤会出现痈肿疮疡、小便短黄、大便秘结等症状。当湿和热同时侵犯,人体就会表现出湿热双重特性,当出现此类湿热症状,切不可自行诊断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患者去及时就医,在中医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调理和治疗。
语音时长 01:43

2021-12-30

62534次收听

03:11
湿气重有齿痕可以吃黄芪吗
湿气重,有齿痕,是可以吃黄芪进行调理的。人体的脾脏主运化的功能,有运化水湿的作用,但如果当脾气虚、脾失健运的时候,就会导致身体内水湿内停的情况,水湿运不出去就是湿气,而黄芪是一种补气的中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补气、止汗、利尿、消肿,有祛湿的效果,因此可以用于湿气重,有齿痕的患者使用。另外,湿气比较重的患者,除了中药调理,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胃、渗水、利湿的食物,比如薏米就有很好的祛湿效果。另外,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生冷、寒性的食物。
02:33
湿气能根除吗
湿气不能根除。首先湿是指体内水液运行过程中受到阻滞,水液运行受阻不能正常运行,就储存在皮下,储存在体内没有排出体外,既然是一个代谢产物,是每天可以清除,但每天都会产生,所以可长期吃一些食物去除湿气,如薏仁米,红豆煮粥,或加强运动也可祛湿。还有一种更难是痰湿体质,不可能去除干净,因为本身是这种体质,每天会产生大量痰湿,即使是通过食疗甚至用药物也只是维持了一个相对平衡状态,而并不能能将它永久完全清除干净。对不喜欢运动的且又喜欢喝大量碳酸饮料,体内湿气非常多,也容易得代谢性疾病。
01:56
汗蒸可以去湿气减肥吗
汗蒸不能祛湿减肥。汗蒸就是通过人处于一个很热的环境里面,让人体热的发汗,人在热的发汗之后,出来的时候可能感觉到很轻松。但是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气随津脱,就是出汗之后,人体会感觉很虚弱,很虚弱,人体代谢就比较慢,代谢一减慢,人体的消化也减慢,也就是摄入和消耗不在一个平衡点上。汗蒸之后让人体更虚弱,气随津脱,消耗更少,人体不但不能减肥,反而可能会长胖。要想减肥,还得从源头上抓,从基本原理上抓,多运动,少吃饭。
汗蒸的坏处有哪些
汗蒸会导致大量的排汗、出汗,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脱水、甚至虚脱。而且汗蒸是用加温的方法来使人流汗的,高温会加快人的心率。如果您有心脏病,这样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由于促进了血液的循环,那么有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可能会由于汗蒸导致血压的升高、甚至出现头晕、头疼这样的症状。还有就是如果您本身就是一个热性疾病的患者,因为汗蒸是出汗去蒸,还有高温,在热性疾病的基础上,你又去用热性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可能会加重本身热性疾病的病情。所以如果您要去汗蒸:第一,先判断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第二,不要时间太长。第三,要适当的补充水液。可能还不是单纯的补充一些白开水,而是要补充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果您刚蒸完汗蒸,由于我们的毛孔是开放的也不要去受风受寒,这样很容易让风寒邪气直接入到我们身体里。
语音时长 01:44

2019-11-13

51331次收听

02:21
汗蒸的坏处
汗蒸会导致大量的排汗、出汗,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脱水、甚至虚脱,而且汗蒸是用加热、加温的方法使人流汗,高温会加快人的心率。有心脏病的患者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由于促进血液循环,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会导致血压的升高、甚至出现头晕、头疼这样的症状;热性疾病患者若汗蒸就会加重汗蒸的病情。所以要汗蒸前,首先,判断自己的身体情况。其次,汗蒸不要时间太长。再次,要适当的补充我们的水液。可能还不是单纯地补充一些白开水,而是要补充一些含有电解质的这个饮料,如果刚蒸完汗蒸,由于毛孔是开放的,这样会让风寒邪气直接入到身体里。
湿气重怎么调理
湿气重的调理方法有很多,想要调理湿气重,就要多运动,平时多喝温水,也要注意睡前泡脚以及饮食调理等,还要避免处于潮湿的环境,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缓解湿气重的症状。
03:04
湿气重怎么调理
湿气重的调理应该做到:一、饮食以清淡、辛温食物为主,少量饮酒,不可过于贪食;二、放松心情、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三、久居潮湿地带的人要多晒太阳,穿干爽、吸汗的衣服。要采取宜干不宜湿,宜静不宜动,宜暖不宜寒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