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脾胃虚弱的症状

59492次浏览

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大便异常、乏力等症状。脾胃虚弱可能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先天不足、外感湿邪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胃脘隐痛、面色萎黄、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等体征。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治疗、运动锻炼、情志调节等方式改善。

1、饮食不节

长期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会损伤脾胃功能。过量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会阻碍脾的运化能力,导致食物积滞。规律进食易消化的粥类、山药、红枣等食物有助于恢复脾胃功能。避免空腹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2、情志失调

长期焦虑抑郁会影响脾胃的升降气机。思虑过度会耗伤脾气,出现脘闷嗳气等症状。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可调节情志。睡前听轻音乐或冥想有助于缓解压力。

3、久病体虚

慢性疾病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影响脾胃运化。术后或大病初愈时常见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弱。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颗粒、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有助于气血运行。

4、先天不足

婴幼儿期脾胃发育不全或早产儿常见消化功能薄弱。表现为喂养困难、大便溏薄、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家长需注意少食多餐,选择配方奶粉或米糊等易吸收食物。推拿按摩足三里穴能增强脾胃功能。

5、外感湿邪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会使湿邪困脾,出现头身困重、口中黏腻等症状。梅雨季节或涉水作业后易诱发。藿香正气软胶囊、平胃散等可化湿醒脾。保持居所干燥通风,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

脾胃虚弱者日常应注意定时定量进食,选择温热细软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脾。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调理。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夏季避免过度贪凉饮冷,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

相关推荐

脚总出汗是怎么回事
脚总出汗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真菌感染、多汗症等原因有关,可通过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鞋袜、使用止汗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脾胃和心脏之间有什么联系
脾胃与心脏在中医理论中存在密切的生理和病理联系,主要通过气血运行、经络循行及功能协调实现相互影响。
03:40
脾胃不好的人吃什么可以调理
中医认为,黄色入脾。脾胃不好的人平时可适当多吃黄色食物,如小米、玉米、南瓜、板栗等,有利于健脾养胃。同时,还可适当吃点芡实、薏米、淮山药等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小米粥、八宝粥、山药粥等都非常适合需要养胃的人食用。此外,一些药膳做成的汤也有养胃功效,如冬瓜薏米鲫鱼汤、山药土鸡汤、板栗排骨汤、茶树菇红枣乌鸡汤等。脾胃喜温,寒性、生冷的食物易损伤脾胃,尽量不要吃。少喝凉水,少吃凉拌菜。想通过中医来调理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中成药,例如参苓健脾胃颗粒。平常还要注意保暖。
经常应酬喝酒伤脾胃怎么办
经常喝酒应酬对脾胃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可以服用一些补脾健胃的中成药,比如参苓健脾胃颗粒,能够有效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饭后饱胀、反酸、嗳气等等,同时也能够治疗脾虚导致的反复腹泻。但是,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调理饮食和生活习惯,尽量减少饮酒频次,同时要忌食油腻、辛辣和甜食,尽量避免熬夜,否则会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有所影响。如果饮酒过量对胃黏膜已经造成了损伤的话,可以在服用参苓健脾胃颗粒调理的基础上加服胃黏膜保护剂,比如胶体果胶铋、碳酸铝镁等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语音时长 00:57

2021-11-10

28566次收听

03:11
食少纳呆是什么意思
食少纳呆主要是指不思饮食,又叫做不欲食、纳呆、纳少或食后难化,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恶闻食臭,看到食物就会出现恶心,乃至呕吐的发生。简单来说就是恶食、厌食、不欲食,与脾胃的关系非常密切,就是患者吃的比较少,精神状态也比较差,大脑不活跃等引起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考虑是胃口不好引起的异常症状,比方有胃炎或消化不良引起的症状。这种情况常常发生于食滞胃脘、肝气犯胃、寒湿困脾、湿热内蕴、脾胃气虚和胃阴不足的时候。同时可能会出现身体的疲倦、消瘦、便秘、小便黄、腹部胀气的情况。
03:00
宝宝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1~6岁是孩子健脾的黄金期,应该抓住健脾的黄金期,通过食疗、推拿、服用儿童专用健脾药给孩子调理脾胃。一、食疗,即通过平时的饮食调理脾胃,山药、大枣、白扁豆、薏米,都适合宝宝健脾使用。二、推拿:推脾经:拇指的侧面是脾经位置,每天从拇指外侧尖端到拇指根部,往返推3~5分钟。揉板门穴:宝宝手心大鱼际中心位置是胃穴,每次按揉3~5分钟,力度适中。捏脊:两手沿着宝宝脊柱的两侧,用捏的方法把皮捏起来,边提边捏,边向前推进,手法为“捏三一提”,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每天捏揉3-5遍。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儿童专用健脾药,如薏芽健脾凝胶,可以健脾益胃,对于调理脾胃效果良好。
小儿脾胃虚弱做推拿有没有效果
小儿脾胃虚弱,做推拿肯定效果是可以的。第一脾胃虚弱就是中医诊断名词,这是小儿的中医来讲脾胃弱,孩子主要表现的食欲差、面色白、营养差、消瘦表现。这种孩子做推拿,通过推拿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通过局部的神经刺激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达到改善,让食欲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增强,从而改善脾胃不和的情况。这就是用中医的治疗手段来治疗中医诊断的疾病,但是这种治疗手段和疾病必须经过儿科的中医科医生进行辨证施治,不能随便按按、摸摸、揉揉,必须专科的儿科的中医科医生进行辨证施治才可以,效果肯定是有的。
语音时长 01:01

2021-06-25

89268次收听

吃什么食物伤脾
吃冰激凌是很伤脾的,这种食物生冷寒凉,容易刺激脾胃,导致食欲下降和身体免疫力下降。薯片类的膨化食品也伤脾,会造成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另外伤脾的食物还包括咸菜。
脾胃运化不好有哪些症状
通常我们理解,中医讲脾胃运化很重要,但脾胃运化不好,会出现什么症状,首先脾胃运化不好,食欲不好、消化不良,然后吃进去以后肚子很胀,胀而不能化,脾胃中实际上主要是胃的功能。而脾的运化来说,人身体上的很多种代谢,它都需要把它气化掉,把它变成一种能量,把它变成一种精微的,供身体使用的能量,所以这种运化不好,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疲劳,比如说血糖很高,它也是运化不佳,血脂高、血尿酸高,这会产生很多辨证,脂肪运化不好,堆积就会成为肥胖、脂肪肝,尿酸高就是尿酸血症,堆积多了就变成痛风、变成湿热变成痰,然后化作在身体里。还有脂肪瘤、淋巴瘤,淋巴的运化,跟脾胃有关,聚集在一起,越久而化热成为热毒,就成为各种各样肿瘤的一种产生基础。这都跟脾胃的运化是有密切关系,所以更深层的运化障碍,身体里面的代谢障碍,也是对现代人威胁最大,脾主运化,跟各个脏腑有密切关系,会影响心脏,也会影响肝、肾、肺,所以脾是中焦,所以脾为万病之源,脾胃也可以是五脏之主,就是说脾主旺盛,百病不生,运化是非常关键。
语音时长 01:54

2020-04-22

62180次收听

02:49
脾胃虚如何调理
脾气虚在中医里面,也是一个常见的症状。脾胃虚的调理方法主要有:一、注意饮食的调控,要吃的比较平淡,以五谷为主的饮食调理。二、不要吃太饱,适当有点饥饿感,让它有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运化。三、加强营养,比如说广东人最喜欢的靓汤、粥,这些其实都比较养脾胃,尤其能滋养脾阴。对于脾胃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调整。四、从经络上可以注意,比如身体足阳明胃经、阳明经,都是通中焦脾胃。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这两个阳明经,另外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这两条经也是一个表里经,在这些经络上进行轻轻地拍打,或者选取重要的穴位,进行艾灸,就可以通过阳化气来调理脾气,使脾气的功能增强,身体就变得很有精神、肌肉强健有力。
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脾虚有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以及脾不统血的症状。一、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二、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稀色白,舌苔白滑。三、中气下陷:在脾气虚见证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四、脾不统血:在脾气虚见证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
语音时长 01:31

2019-10-14

52597次收听

脾胃虚弱吃什么比较好
脾胃虚弱的情况在生活中相对来说是比较多见的,有许多人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有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毛病,也有可能是后天不好习惯造成的。一旦出现脾胃虚弱,还是应该要注意选择对的方法来进行调理,建议在生活中可以多吃芋头,也可以多吃大枣,还可以多吃陈皮和鲢鱼。
脾胃不和的症状有哪些
如果没有正确的生活习惯,那么疾病就会缠身。尤其现在脾胃不和在很多人身上有发生,对正常生活与工作都有影响。当这种疾病出现时会有黑眼圈、嘴唇无光泽、便秘、肌肉松弛等症状出现,这个时候需要重视,积极治疗。
脾胃虚弱的症状有什么
脾胃虚弱多因脾胃运化功能不足所致,脾气虚表现为,脘腹胀满、肢体浮肿;脾阳虚表现为,四肢无力发凉、胃脘腹部发凉;脾不统血表现为,牙龈出血、月经量多;中气下陷表现为,内脏下垂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等;胃阴虚表现为,口干唇燥、便秘。
语音时长 02:56

2018-09-29

60404次收听

02:03
什么是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即脾胃功能不足。脾胃虚弱含义比较笼统,包含了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胃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及脾胃虚寒等中医证候。其中脾气虚是脾胃虚弱的基本类型,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