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脾湿的症状

48944次浏览

脾湿的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腹胀、大便黏滞、肢体困重、舌苔厚腻等。脾湿多因饮食不节、外感湿邪、久居潮湿环境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健脾祛湿的中药或调整生活习惯改善。

1、食欲不振

脾湿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导致胃纳减退,进食后易出现饱胀感。长期食欲不振可能伴随面色萎黄、精神倦怠,需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颗粒、香砂六君丸等健脾化湿药物。

2、腹胀

湿邪困脾导致气机不畅,表现为脘腹胀满、叩之如鼓,午后或进食后加重。可能与胃肠蠕动减缓、消化液分泌不足有关,建议用陈皮、砂仁等理气药材配伍,或使用木香顺气丸辅助调理。

3、大便黏滞

脾失健运致使水湿下注肠道,粪便黏腻不成形且易粘马桶,排便后有未尽感。常见于长期过量食用甜腻食物者,需减少精制碳水摄入,可配合藿香正气软胶囊、平胃散等化湿和中。

4、肢体困重

湿性重浊导致肌肉酸沉无力,尤以四肢明显,晨起或阴雨天加重。多因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除避免涉水淋雨外,可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或湿热痹胶囊祛湿通络。

5、舌苔厚腻

舌体胖大边缘齿痕,苔色白腻或黄腻是脾湿典型体征。苔色白属寒湿可艾灸中脘穴,黄腻属湿热需配伍黄芩滑石汤,日常可用赤小豆薏米粥食疗。

脾湿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脾。饮食选择山药、茯苓、芡实等健脾食材,烹调时加入生姜、豆蔻等辛温调料帮助化湿。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居住环境需保持通风除湿。若症状持续两周未缓解或出现水肿、消瘦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

相关推荐

02:47
肠胃湿气重的症状
脾胃属于人体消化系统的两个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脾胃属于后天之本,主消化吸收,脾主运化。脾主运化是指脾负责从食物中摄取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另外,脾主运化还包括脾与人体的水湿代谢有关系。脾主四肢,即脾的功能强弱与四肢的活动能力有关。如果脾胃之气受损,就会出现水液代谢异常的情况。湿气停留在体内会产生胃胀、腹胀、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容易疲劳。一旦四肢疲劳,就容易感染、感冒。另外,可能出现白带异常,白带清晰、量多,这都属于脾胃湿气比较重的症状。
02:51
湿气吃什么药
湿气重,首先要分清内湿和外湿。外湿多是见于风寒湿邪的情况,要用祛风、散寒、除湿的药物,如荆芥、防风、白芷、藁本、羌活、独活等。内湿要分清是寒湿还是湿热,寒湿表现是舌苔白厚,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湿热表现是舌苔黄腻,可以用三仁汤,或者是甘露消毒丹等。湿气是一种风、寒、暑、湿、燥、火,中医叫六淫,是六种邪气当中的一种。湿邪可以由体外侵入到体内,入侵到体内这是外湿。还有一种是内湿,内湿是因为脾肾的功能下降,另外,肾气不足,排尿异常,亦会出现水湿停留在体内的情况。
02:57
湿气重脸上长痘痘用什么药
湿热的体质出现痘痘的时候一定要清热利湿,可以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作用的药物,像薏米、滑石、黄芩、黄连、莲子、穿心莲、黄柏等一类清热利湿的药物,对湿热性的痤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青壮年脾胃功能较强健,食欲较好,如果不注重饮食养生,经常吃一些麻辣刺激的东西,或经常饮用白酒,就会导致体内湿热比较旺盛,阻塞经络系统,使面部气血运行不通畅,可能引起痤疮的出现,面部的皮疹、红肿、热痛,或皮疹上面有白头,或是皮疹上面有黑头。
02:49
湿气的症状有哪些
湿气湿属于外在的邪气,中医是六淫邪气之一。中医认为,自然界侵入到体内的邪气有六种,是风、寒、暑、湿、燥、火。湿气是其中之一,湿气通于夏,夏天湿气比较重,夏天和人体的脾胃相对应。另外,湿气和脾胃相对应。也就是湿气进入体内以后,易出现脾胃功能下降的症状,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四肢无力,酸困,大便不成形,舌苔白厚。另外,湿气是为阴邪,湿气吸入体内以后,使经络不通,使肌腱、肌肉组织僵硬、麻木、疼痛、关节疼痛这一类症状。另外,湿为阴邪,湿气下注可以引起来腹泻、白带异常、增多等等症状。
汗蒸能否去湿气
要从几个方面说,汗蒸相当于中医的发汗,中医的发汗是通过用药物,汗蒸是通过外来的热,引起身体出汗,但是有同功的疗效,某湿气是可以去的。首先,汗蒸可以调动人体,增加血液循环,让体内温度暂时的升高。因为湿气是中医学的,西医没有这个名词,湿气相当于人体的慢性炎症。汗蒸因为能够提高人体的功能,让人体的血液循环更快,同时免疫功能活跃起来。因此,从某方面来说是可以祛湿的。因为湿相当于慢性炎症,如果是汗蒸调动人体积极性,就是免疫功能,湿气可以吃掉,打个比方,类风湿汗蒸以后,本来不能动,汗蒸完之后,关节就会活动,这个中医上说就是祛湿。但是,随着汗蒸如果皮肤起疹子或者是起水泡,说这就是祛湿,这个不科学。因为汗是通过汗腺出来的,如果是汗管不通畅,就会出现小水泡,很正常的,跟祛湿没关系。建议蒸温度不能太高,可以适当的用温度低点,出汗少一点,时间长一点,这种蒸法对能够祛湿气有一定的好处,尤其是风湿病人。
语音时长 02:03

2021-06-25

78887次收听

中医艾灸的作用
艾灸作用主要有局部刺激、经络调节、调节免疫。一、局部刺激:灸疗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起到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皮肤代谢能力增强,促进炎症、黏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吸收消散。二、经络调节:人体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互相协调,主要靠经络调节作用实现。经络腧穴对于药物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作用,药物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三、调节免疫:很多临床实验都证明,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灸疗许多治疗作用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也就是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调节作用更加明显。
语音时长 01:56

2020-01-14

55241次收听

湿气重和宫寒有关系吗
事实上,湿气重跟宫寒,并没有关系。宫寒属于一种肾气不足的不良症状,会诱发一些诸如诸如下腹部疼痛和下腹部坠胀,还有白带增多,月经失调以及痛经等等不良症状。在治疗宫寒这个问题上,建议患者需要注意适量进行锻炼。
体内有寒湿怎么排除
身体里面寒湿严重就会导致很多疾病出现,患者会出现浑身没有力气等症状,想要排出体内寒湿就要积极运动,清淡饮食,远离潮湿环境,多吃祛湿食物,还可以就医调理,这样就能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人参健脾丸治什么病
人参健脾丸是一种中成药,可以用于治疗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腹泻便溏、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疾病,建议遵医嘱服药。
脾湿是什么内容
在中医五行中,脾属土,主运化水谷、水湿。当脾胃受湿邪困阻时,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造成脾湿的原因分为外因、内因两部分。外因主要是季节、气候、环境等因素导致的脾湿,内因主要为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等造成脾气虚弱,形成脾湿。
语音时长 01:55

2018-09-29

58648次收听

孕妇湿气重对胎儿影响重吗
孕妇湿气重对胎儿一般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准妈妈们可以不用过多担心。在怀孕期间可以通过食物和运动来调理,定期做产检一般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不过孕妈们可不要擅自服用药物来祛湿,因为在怀孕期间服用药物要十分小心,能不用尽量不用,像湿气重这种问题只需要调理就行了,不需要治疗,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湿气重可以吃红枣吗
红枣是一种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益的食物,但不是任何人都适合食用,特别是湿气重的人不适合吃红枣,不然会加重湿气重的症状,不仅是红枣,湿气重的人日常饮食中还要注意,寒凉、粘腻、不好消化等湿气重的人都最好能避则避。
脾湿吃什么药
脾胃中焦,是分清化浊的地方,水谷精微,都是先入于胃,然后过脾来分别转运。这个地方是容易产生湿气聚集的,但是脾湿,临床上要分清楚寒热之分,是寒湿,还是湿热。如果是寒湿,一般我们常用的是藿香正气散,这个是有成药的,它主要起到芳香化湿,散寒解表的作用。主要成分包括藿香、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厚朴、紫苏、白芷、桔梗等。藿香正气散在服用时要注意,不是感觉自己拉肚子就服用,一定是寒湿,如果是湿热,吃藿香正气散很容易加重病情。对于脾胃湿热,伴有腹泻症状的人群,可以用葛根芩连汤。如果是单纯的中焦湿热比较盛,可以用清中汤,如果寒热分的不明显,是脾虚湿困,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来健脾益气清化湿浊。
语音时长 01:55

2018-04-11

65908次收听

脾湿怎么办
脾湿首先从饮食起居,少吃一些肥干厚腻,生冷的食物。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经常吃生鱼片之类生冷的东西,如果是脾湿的体质,要尽量少吃。另外油腻的食物,不利于脾的运化,容易酿生痰湿,也要少吃。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湿、药食同源的食物,比如常见的茯苓、薏米,还有冬瓜,具有淡渗利湿的作用。化湿作用比较好的药物,比如白术、荷叶,可以代茶饮,也能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脾湿的药物,比较常用的是参苓白术散,主要针对脾虚湿盛的症状。湿气比较重,还可以用平胃散。如果是寒湿盛,可以用藿香正气散。
语音时长 01:30

2018-04-11

58568次收听

02:02
什么是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主要是脾和胃的功能不协调,脾胃在五行上均属土,都与消化有关,脾主运化具有运化水谷、水湿的作用,胃主收纳具有腐熟水谷的功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只有两个脏器功能协调运作,才能促进消化吸收,保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