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肝气郁结艾灸灸哪里

63800次浏览

肝气郁结可通过艾灸太冲穴、期门穴、膻中穴、肝俞穴、足三里穴等穴位缓解症状。肝气郁结多与情志不畅、气血运行受阻等因素相关,表现为胁肋胀痛、情绪抑郁等症状。

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艾灸该穴位有助于疏肝理气、解郁安神,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眩晕、月经不调等症状。操作时可采用温和灸法,每次10-15分钟,局部皮肤微红为度。阴虚火旺者慎用。

2、期门穴

期门穴在胸部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为肝之募穴。艾灸此穴能调和肝脾、疏泄郁滞,改善肝气犯胃导致的脘腹胀满、嗳气等症状。建议配合呼吸节奏施灸,避免烫伤。孕妇及局部皮肤破损者禁用。

3、膻中穴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属任脉要穴。艾灸该穴可宽胸理气、解郁散结,对肝气郁结伴随的胸闷、心悸有缓解作用。可采用回旋灸法,注意保持适当距离。体质虚弱者应缩短艾灸时间。

4、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艾灸此处能疏肝利胆、调畅气机,适用于长期情绪压抑导致的胁痛、目赤等症状。施灸时需暴露背部,注意保暖防寒。高血压患者需谨慎使用。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属足阳明胃经。虽然非肝经穴位,但通过健脾和胃可间接疏肝解郁,尤其适合肝郁克脾引起的食欲不振。可采用雀啄灸法,皮肤敏感者应减少灸量。

艾灸调理肝气郁结需配合情绪管理,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适量食用玫瑰花、陈皮等理气食材。每周艾灸2-3次为宜,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施灸前后注意补充温水,灸后2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

相关推荐

03:10
生气对女人的危害
肝脏的功能下降出现肝气郁结,情绪上闷闷不乐以外,还会出现肝脾不和、食欲不振、不想吃东西、胃疼、肚子疼、肝胃不和,气机瘀滞、胃气瘀滞、胃气不下降,就会出现食欲不好、胃疼等消化系统的症状。心脑血管的问题,比如暴怒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血管的剧烈收缩,四肢发抖、血压骤然升高,会出现脑梗死、脑出血等。女同志对情绪比较敏感,除了上面所说的对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影响以外,还有就是月经、生殖系统的影响,长期生气就会造成月经的功能紊乱,甚至会出现不孕不育的情况。
肝气郁结的症状
肝气郁结的常见症状是四肢乏力、影响食欲、月经紊乱、乳房增生、失眠多梦、情绪暴躁等,所以如果肝气郁结,要做好调理工作,可以通过药物调理,作息调理,情绪调理,食物调理等方法,来处理肝气郁结的情况。
百病皆生于郁
从中医理论来分析,肝郁可以导致湿郁。也就是气机流通不畅,湿气分布不出去,郁结在一起,结果容易导致湿郁。所以,中医在治疗湿气病的时候,经常伴有理气、宣肺、行气的治法,有一个说法叫“气化则湿亦化”,气机畅通,自然有利于湿气的化解。
健康生活要远离肝郁
所谓肝郁,就是长时间的心情不舒畅又发泄不出来,从而引起的肝气郁结。从中医理论分析,肝郁可以导致湿郁。因为气机流通不畅,湿气输布不出去,郁结在一起,结果导致湿郁。气郁可以导致痰郁,气滞可以导致血淤,气郁时间长了可以化火。
肝郁气滞怎么调理
肝郁气滞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造成的,长期承受较大压力会更容易造成肝郁气滞。在治疗中患者要保持开朗的心情,合理加强体育锻炼,还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科学调节饮食起居,戒烟戒酒少吃肥腻辛辣的食品。
女人肝气郁结吃什么药
女性本来心眼就小,那么遇到一些事情就会生气,因此患上疾病的几率就会更大。肝气郁结主要是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对于不少女性来说也是常见的疾病,现在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就很好,选择与疾病相对应的药物就能够很好的得到治疗。女人肝气郁结吃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