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舌头发白怎么办呢

60888次浏览

舌头发白可通过调整饮食、保持口腔卫生、中药调理、使用西药、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舌头发白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真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贫血维生素缺乏等原因有关。

1、调整饮食

舌头发白可能与饮食不当有关,建议减少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的摄入,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瘦肉等。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刺激口腔黏膜。日常可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有助于缓解舌苔异常。

2、保持口腔卫生

口腔卫生不良可能导致舌苔增厚发白,建议每日早晚刷牙时轻柔刷洗舌面,使用软毛牙刷或专用舌刮器清洁。饭后及时漱口,避免食物残渣滞留。长期吸烟、饮酒者需特别注意口腔清洁,减少对舌黏膜的刺激。

3、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舌苔白厚多与脾胃湿浊有关,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等健脾化湿的中成药。伴有口苦口臭者可选用黄连上清片,胃寒者适合附子理中丸。中药调理需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

4、使用西药

真菌感染引起的舌头发白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含片、氟康唑胶囊、克霉唑口腔药膜。贫血患者可遵医嘱补充硫酸亚铁片、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维生素缺乏者可适量服用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C泡腾片等。

5、就医检查

持续不缓解的舌头发白需就医排查系统性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伴随腹胀、食欲减退,贫血患者常见乏力、头晕,真菌感染多伴口腔灼痛。医生可能建议血常规、胃镜、真菌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日常应注意观察舌苔变化,避免用力刮舌造成黏膜损伤。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戒烟限酒,减少口腔刺激因素。若舌头发白伴随疼痛、溃烂、吞咽困难等症状,或持续两周未改善,应及时到口腔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长期服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者出现舌苔异常时需警惕二重感染。

相关推荐

孕妇内热上火怎么办
孕妇内热上火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饮水、保持作息规律、穴位按摩、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内热上火可能与激素变化、饮食不当、情绪波动、感染、阴虚火旺等因素有关。
怀孕热气上火怎么办
怀孕期间热气上火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适量运动、调整作息、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热气上火可能与激素变化、饮食不当、环境干燥、情绪波动、感染等因素有关。
怀孕热气上火怎么办
怀孕热气上火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饮水、保持规律作息、遵医嘱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热气上火可能与激素变化、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环境干燥、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吃猕猴桃上火吗
吃猕猴桃一般不会导致上火。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属于寒性水果,适量食用有助于清热生津。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克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超过60毫克,远高于柑橘类水果。其高水分和膳食纤维特性可促进胃肠蠕动,帮...
02:00
上火会引起发烧吗
上火不会引起发烧。发烧是民间的说法,官方语言叫发热,他的体温高于37.3℃叫发热,也就是俗称的发烧。上火只是人体内局部代谢增快,火气往上冲,比如说眼睛红、口腔溃疡,鼻子里面发热、流血、牙龈肿痛等等。上火的时候,人体只会出现有限范围内的波动,也就是说人体的体温不会超过37.3℃。上火只是人体热量出现不均衡的状态,但是人体整体代谢不会加快,它只是人体代谢不均衡的一个表现,所以上火不会引起发烧。
上火下寒体质有哪些临床表现
上火下寒是指火热之邪在上,寒邪在下,致使阴阳不交,升降失常,这样的一种比较复杂的矛盾表现。因为既有寒症又有热症,如果用热药来去寒,可能会加重火热之性,如果用凉药来去火,又可能加重寒凉的症状,所以这种体质调理也好,用药也好都比较棘手。上火下寒临床也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有的是上面有口腔溃疡,属于热的症状,下面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腹部冷痛、小便频数清长等下部寒凉的表现。有的表现为胸中有热、胃中有寒气。还有的表现为但头汗出就是头汗多、口干口渴、心烦、大便又溏稀不成形,也有的表现为头痛、头晕、口干口苦,但是下肢冰凉等等,不一而足。从脏腑来讲,上火下寒,多是心肺肝有火有热、脾肾有寒,所以调理就要考虑清上焦、温下焦。
语音时长 01:41

2021-07-09

81154次收听

02:23
上火严重如何快速下火
下火最经济有效的办法,要多喝水、多排尿,这是最简便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多撒尿可以从尿液带走一部分心火和小肠火。另外还要多睡觉,睡足觉,保证充分有效的睡眠,因为缺觉本身就容易上火。还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降火的中药代茶饮,可以起到下火的作用。少吃容易导致上火的食品或者饮品,像辣椒、羊肉、狗肉、桂圆、荔枝、干果、酒等。中成药可以根据上火的部位,适当吃去火的药,像牛黄清火丸、牛黄清心丸,牛黄清胃丸、牛黄上清丸等。如果还不能解决上火的问题,就要到医院就诊,请医生对症下药。
02:06
婴儿上火有哪些症状
婴儿上火症状比较简单,容易哭闹,然后嘴里会有一些味道,大便干燥,手脚心发烫,这些是婴儿上火的表现。婴儿上火主要是和生理结构有关系的,他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发育并不完善,因此肺胃脾肝这些经常是有热的,出现了肺热,就会出现脸部发烫,甚至容易发烧,出现了胃热、肝火旺,就会情绪急躁、容易哭闹、大便干燥等等。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上火的症状会相对轻一些,但是如果是奶粉喂养的,肝胃之火就会比较亢盛,大便干就比较常见了。
02:16
耳朵痒是上火吗
耳朵痒不一定是上火。耳朵痒最多见的原因是外耳道的湿疹,病人由于耳廓、外耳道皮肤的一种病态反应,引起耳朵痒。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避免抠耳朵,挖耳朵,可以到医院就诊。可以用激素的药膏进行涂抹,一般在1周到10天左右,症状会得到根本性的控制,耳痒的情况会完全的缓解。少数病人是外耳道的炎症引起耳朵痒,但主要是疼痛明显,可能跟上火有点关系。如果症状不重,外耳道内用抗生素药膏进行涂抹,外耳道的炎症会得到有效控制。生活当中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喝酒,这样能够很快得到痊愈。
吃桂圆上火吗
桂圆上火吗?桂圆是南方的一种水果,皮硬核大,然后果肉并不多,但是果肉很甜,桂圆这种水果是可以让我们上火的,上火之后主要的表现就是嗓子疼、嗓子干、流鼻血、甚至于失眠、头懵、头沉、小便黄等等,这都是风邪、火邪对我们人体的一种影响,这种火邪与热邪等等对我们有影响了,我们就俗称它为上火。桂圆、龙眼、桂枝这一类南方的水果,我们吃多了都会有上火的表现,因此不宜多吃。桂圆和荔枝还不一样,荔枝果肉外面有一层白色的膜,这层白色的膜是有去火作用的,性偏凉,而我们很少能够从桂圆中取出这层白色的膜,因此大家吃桂圆的时候不要因为它甜就吃的过多,适可而止,然后多喝水,来起到一些去火的作用,桂圆它偏甜会影响我们的脾胃功能,会影响我们的食欲,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桂圆既上火、又影响食欲,实在是不可以吃太多。
语音时长 01:31

2019-11-22

64053次收听

吃荔枝上火应该怎么办
吃荔枝上火怎么办?荔枝是我国南方非常常见的一种水果,那么荔枝这个水果,包括跟它比较类似的桂圆,都是果肉比较多,比较甜,那么吃这些东西是容易上火的。上火就是一种火邪、燥邪在我们人体的表现,比如像长口疮、舌头上生疮、小便黄等等。桂枝这种南方水果,也很受我们北方人的喜爱,因为它好吃,但是吃多了上火,就会出现流鼻血、干咳、长口疮等等。那上火了怎么办?从治疗上来说,大夫们会用一些含牛黄的一些药物,牛黄清心、牛黄清胃等等来去火。但是这类药物不适合多吃,吃多了就会拉肚子。那么还有大家要注意,如果上火了,多喝水,水能灭火,同时还是要控制好自己吃这些水果的量,荔枝虽然好吃,也不适合吃的过多,吃过多了,除了上火之外,因为它性是甜的,它还会影响我们的脾胃功能,比较喛胃,然后吃多了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吃不下饭,尤其是小孩,就更不爱吃饭,大家都会非常着急。因此荔枝、龙眼、桂圆这种水果是不适合多吃的。
语音时长 01:46

2019-11-22

60119次收听

吃大橙子会上火吗
吃橙子不一定上火,橙子是偏凉,有一定的去火作用。尤其是橙子络,还有橙子果核实是去火的,但橙子的肉有一定的上火作用,橙子吃多了,会觉得舌头发黄、大便偏干、小便偏黄,是上火的表现。吃橙子不适合吃太多,适量而止,所有的水果单独吃适量,都不会出现上火问题,只有吃的偏多、过多,对脾胃功能造成影响后,才会有上火的可能。吃水果时适量为好,吃水果对身体是有益的。
语音时长 01:31

2019-11-22

61435次收听

嘴里上火怎么办
当患者嘴里上火时,患者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来缓解不适,热敷可以加速嘴巴附近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水泡进行消散。同时多喝水也能够带走患者体内的毒素,降低身体中的火气。
橙子上火还是下火?
橙子下火,它甘酸微凉,有止呕、生津的作用。在食用橙子时,一般并不考虑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主要是考虑它和胃、生津、止渴、助消化的作用。所以吃橙子,对于胃阴不足、消化不良、胃气不和有一定的疗效,实际上橙子还有解酒、解鱼虾毒的作用。此外,橙子还有消炎抗癌的作用,研究发现,它对于食道癌、口腔和胃癌,它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而且橙子含有大量维C,可抗氧化,好多化妆品里都含有橙类提取物,具有美白的效果。橙子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所以食用过多橙子,可能会出现胡萝卜素血症,导致人脸发黄,所以说,橙子虽然下火,但食用时也不宜过多。
语音时长 01:36

2018-03-30

63523次收听

01:48
橙子上火吗
橙子性寒凉、味酸、入肝、胃经,所以具有和胃舒肝清肺的功效。对于胃火导致的胃炎、恶心、呕吐,肝淤导致的胸胁腹胀,还有对于肝郁气滞导致了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肿大也有良好的干预和防护作用,橙子还可以解酒毒、鱼虾毒、虾蟹之毒,所以对于饮酒过多、食虾蟹过多的人群,可以通过食橙子来解毒解酒。因此合理的吃一些橙子,橙子是不上火的,还可以有清热散结、疏肝解郁、解酒精和虾蟹之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