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背肌筋膜炎
背肌筋膜炎是指背部肌肉及其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1、病因
背肌筋膜炎可能与长期姿势不良、过度劳损、寒冷刺激等因素有关。长期伏案工作或重复性背部动作会导致肌肉筋膜微损伤,寒冷环境可能诱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部分患者还可能与免疫异常或代谢性疾病相关,表现为晨起时背部板硬、活动后减轻的特点。
2、症状
典型症状为背部弥漫性钝痛,疼痛区域可能触及条索状硬结或压痛点。症状常在受凉、劳累后加重,热敷后缓解。严重时可出现局部肌肉痉挛,导致起床翻身困难,但不会伴随发热或实验室检查异常。
3、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定位激痛点,按压时可诱发特征性牵涉痛。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排除椎间盘突出等器质性疾病,超声检查可能显示筋膜增厚,但多数患者影像学表现正常。
4、治疗
急性期可采用局部热敷缓解肌肉痉挛,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外用药物。慢性患者建议进行核心肌群训练,物理治疗如冲击波对筋膜粘连效果较好。顽固性疼痛可能需要采用激痛点注射治疗。
5、预防
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建议每1小时起身活动。睡眠时选择中等硬度床垫,注意背部保暖。日常可进行游泳、瑜伽等拉伸运动增强背部肌肉柔韧性,搬运重物时注意使用腿部力量。
背肌筋膜炎患者应避免突然扭转身体等剧烈动作,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下肢放射痛,需及时就医排除脊柱病变。康复期可配合中医推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