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胶质瘤概述
颅内肿瘤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常见原发性脑肿瘤,主要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等类型。
1、病理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标准,胶质瘤可分为1-4级。1-2级为低级别胶质瘤,生长相对缓慢;3-4级为高级别胶质瘤,具有侵袭性强、进展快的特点。其中胶质母细胞瘤(4级)恶性程度最高,占所有胶质瘤的半数以上。病理诊断需结合组织形态学、分子遗传学特征综合判断,常见IDH基因突变、1p/19q联合缺失等分子标志物检测。
2、临床表现
症状与肿瘤位置和生长速度密切相关。常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头痛,晨起明显,伴随恶心呕吐;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言语不利;癫痫发作多见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包括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部分患者以认知功能下降、性格改变等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
3、诊断方法
头颅MRI平扫加增强是首选检查,可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典型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灌注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有助于鉴别肿瘤级别。CT扫描对钙化敏感,适用于少突胶质细胞瘤筛查。立体定向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取组织标本是确诊金标准,需进行病理和分子检测指导治疗。
4、治疗原则
以手术切除为主,配合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最大范围安全切除是手术目标,术中神经导航、荧光引导等技术可提高切除率。术后放疗适用于高级别胶质瘤或残留病灶,常用调强放疗。替莫唑胺是标准化疗药物,联合放疗可延长生存期。靶向治疗如贝伐珠单抗可用于复发患者,电场治疗作为辅助手段。
5、预后管理
预后与病理分级、分子特征、切除程度相关。低级别胶质瘤中位生存期可达5-10年,胶质母细胞瘤约为12-15个月。定期MRI随访监测复发,复发后可行二次手术或更换治疗方案。支持治疗包括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糖皮质激素减轻水肿、镇痛药物缓解头痛。康复治疗帮助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胶质瘤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外伤。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遵医嘱定期复查,出现新发头痛、呕吐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知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参加病友交流活动有助于获取疾病管理经验。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脑胶质瘤怎么引起的
- 2 脑胶质瘤怎么得的
- 3 脑胶质瘤是怎么得的
- 4 什么是脑胶质瘤?
- 5 脑胶质瘤是怎样形成的
- 6 脑胶质瘤是怎么形成的
- 7 脑胶质瘤怎么形成的
- 8 脑胶质瘤什么引起的